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粟米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粟米

补脾胃、补肾、养心安神

肠胃不适、糖尿病患者

气滞者、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粟米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其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北方有在妇女生育后,用小米加红糖调养身体的传统。用粟米熬成的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的美称,具有补脾胃、补肾、养心安神等功效。 1、补脾胃 反胃、热痢、虚损都与脾胃功能欠佳有关,而粟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脾胃。甘味入脾,黄色入脾,粟米是黄色的,从味觉上来讲,粟米味甘而咸,因此中医认为粟米能“和胃温中”。因此粟米对拉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有益处。 2、补肾 五谷都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但是五谷当中粟米的补肾功效较强。粟米性质偏寒,五味上略带点咸味,咸味入肾,所以粟米具有益肾气、补元气的功效。 3、养心安神 喝粟米粥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粟米还作为镇静安眠的保健品食用。 4、美容养颜 食用粟米能有效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因此适合追求美容效果的女性。

营养价值

粟米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锰、锌等微量元素。

不宜同食 1、杏仁 粟米不能和杏仁一起吃,粟米补中益气,杏仁散气润肠,一补一散功能相背,故不相宜。如果同食,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 2、虾皮 粟米不能和虾皮同食,粟米和虾皮性味不和,同食可能会致人恶心、呕吐。 适宜和禁忌 适宜:肠胃不适、糖尿病患者 粟米甘味入脾,黄色入脾,对拉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病患者很有益处,所以肠胃不适、糖尿病患者宜食。 禁忌:气滞者、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 气滞者忌用,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粟米。 母婴宜忌

孕妇可适量食用。粟米营养虽好,但孕妇不能完全以粟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婴幼儿可适量食用。粟米富含B族维生素和铁,其中所含膳食纤维性质柔软,容易煮熟并且吃起来口感好,肠胃也容易消化,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婴幼儿食用。

温馨提示

通常将粟米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较好的地方。

食用方法

1、煮粥 将粟米洗干净之后,加入适量水熬煮成粥,有调理脾胃的作用。 2、煮汤 将粟米洗干净之后,加入香菇,可熬煮成汤,有调理气血的作用。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