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红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红芪

补气固表、利尿排毒、生津养血

中气下陷、慢性肾炎患者

痈疽初起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外表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呈红棕色或黄棕色,味微甘、性温,归肺经、脾经,嚼之有豆腥味,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生津养血、敛疮生肌等功效。 1、补气固表 红芪味甘、性温,入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红芪可补益脾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经常与当归配伍,可增强当归的补血、养血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气虚引起的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症状。 2、利尿排毒 红芪还有排毒利尿的功效,经常用来治疗慢性肾炎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治疗效果较好,如果是由慢性肾炎所引发的肾虚,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红芪,不仅能够起到利尿的效果,而且还能够起到消肿作用。 3、生津养血 红芪在药用方面有生津养血作用,在临床上多用于气血虚亏的调节,改善血虚萎黄,也可以与同药性的其它药材联合使用。 4、敛疮生肌 红芪具有敛疮生肌的作用,可以托毒排脓,对于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有一定治疗作用。

营养价值

红芪含红芪多糖、多种微量元素、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叶酸、刺芒柄花素、刺芒柄花素、阿魏酸烷(基)酯等,红芪另含21种无机元素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不宜同食 1、杏仁 红芪不宜与杏仁同用,以免降低药效。 适宜和禁忌 适宜:中气下陷、慢性肾炎患者 红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的作用,可固表止汗,滋养肾脏,适宜中气下陷、慢性肾炎患者服用。 禁忌:痈疽初起者 红芪有敛疮生肌的作用,能治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不适用于治疗痈疽初起。 母婴宜忌

孕妇应谨慎食用。红芪性温,属于固表止汗药,怀孕女性一般血热,不宜食用红芪,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红芪性温,婴幼儿器官发育不全,不建议食用,以免导致上火。

温馨提示

红芪应置通风干燥处保持,防潮,防蛀,以免降低药效。

食用方法

1、煎服 取适量红芪,放入清水中煎煮,即可服用。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