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理中丸为温中散寒剂,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主要成分为党参、土炒白术、炙甘草、炮姜[1-2]。
适应证
理中丸的功效为温中散寒、健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胸满腹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3-4]。
药物联用
目前理中丸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有啥区别?
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的药物组成不同,功效主治也有区别。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温阳的附子,变炮姜为干姜而成。
理中丸以温中散寒、健胃为主,可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附子理中丸则以温中健脾为主要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院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两者对比,附子理中丸更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理中丸及其中任一成分过敏者,禁止服用[4]。
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4]。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4]。
感冒发热者慎用[4]。
孕妇慎用[4]。
湿热中阻所致呕吐、胃痛、泄泻者慎用[2-3]。
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本品[2]。
有慢性结肠炎或者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如果出现泄泻,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品[4]。
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
特殊人群用药
本品所含炮姜属于大辛大热的药物,孕妇应谨慎使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4]。
哺乳期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服药时必须有成人监护,以免出现吞咽意外[4]。
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
配伍禁忌
理中丸中所含党参与藜芦存在配伍禁忌,因此本品不宜与藜芦及其制剂同用。
理中丸中所含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因此本品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及其同用。
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为避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用药前请咨询医生,并告知医生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以及目前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1,3]。
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g,每丸重0.2g[1,3]。
具体用法
用法
大蜜丸:可分份或嚼服,不可整丸吞服[4]。
浓缩丸:温开水送服。
用量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1,4]。
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1,4]。
药物漏用
理中丸一般每日用药2次或3次,如果出现漏服,想起忘记服药的时候,距离下次服药时间已经不足标准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就不要再补服了,下次按时、按量服药即可。绝对不可以一次服用双倍药量。
例如:患者每天服药2次,早晚8点各一次,如果患者早8点忘记服药,在下午2点前想起,则可以补服,如果在2点之后想起,则无需补服,在晚上8点正常服用即可。
药物过量
理中丸中所含炮姜大辛大热,过量用药可能会温热太过,导致体内热邪较盛,出现口舌干燥、咽喉疼痛、便秘等不适。
如果不慎服用过量,应立即停药,症状较轻者,一般可自行缓解;若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药物停用
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停药并就医。
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者用药期间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暂停用药并去医院就诊[4]。
用药期间出现任何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还应及时就医。
此外,遵医嘱足疗程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者症状消失,可在医生指导下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尚无关于理中丸不良反应的权威资料。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药物贮存
密封保存,注意防潮[1,4]。
放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4]。
其他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4]。
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不可食用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1,4]。
小儿使用本品时,其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4]。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3]
彭成,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上卷).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理中丸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Z44022785、Z20033094).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