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鬼圪针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鬼圪针

清热解毒、止痛

咽喉肿痛者

体质虚寒、经期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鬼圪针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一般在夏、秋间采收地上部分。干燥全草,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叶质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鬼圪针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等功效。 1、清热解毒 鬼圪针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喉肿痛等有治疗功效。 2、止痛 鬼圪针具有散瘀止痛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软组织及关节急性损伤疼痛、偏头痛等症状。

营养价值

鬼圪针含生物碱、鞣质、皂甙、黄酮甙。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苦味质、胆碱等。果实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元酚以及矿物质。其中蛋白质、抗坏血酸、黄酮、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鬼圪针含有的聚乙炔类化合物、黄酮结晶等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除此之外,鬼圪针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的含量较多。鬼圪针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以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的含量较多。

不宜同食 1、辛辣刺激食物 影响药效 适宜和禁忌 适宜:咽喉肿痛者 鬼圪针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咽喉肿痛患者适量食用后可降火、止痛,缓解由于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禁忌:体质虚寒、经期者 鬼圪针性微寒,体质虚寒者过量食用后,会引起手脚冰凉、尿频等不适症状。鬼圪针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经期过量食用会增加出血量,延长月经周期。 母婴宜忌

孕妇应谨慎食用。鬼圪针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妇食用后不利于安胎,有可能导致胎动或者先兆流产等情况,故应谨慎食用。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鬼圪针味苦、性微寒,婴幼儿过量食用后会刺激胃肠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故应谨慎食用。

温馨提示

鬼圪针药食两用,可凉拌、清炒、炖汤等方式食用,烹饪时不宜时间过长,以免造成营养的流失。不宜过量食用,因其性寒,以免造成脾胃虚寒。

食用方法

1、泡水 将新鲜的鬼圪针清洗干净,以热水冲泡后饮用,能起到清热、调节血压的功效。 2、炖汤 将鬼圪针清洗后放入锅中清炖,加入红枣、红糖以及黄酒,能起到活血散瘀的效果,可治疗腰损伤。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