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介绍
羌活是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干燥的根茎和根。
羌活药性温,味苦、辛。归膀胱、肾经。
羌活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香豆素类、酚类、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中,挥发油、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羌活药材及其饮片中,挥发油的含量不得少于1.4%(ml/g),含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的总量不得少于0.40%。
功效作用
用途
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羌活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形成、抗癫痫、解热、镇痛等作用。
羌活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肩背酸痛、头痛、颈部强直等。
目前,羌活还被用于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羌活可煎汁内服,也可以入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羌活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10克。
羌活可以泡酒使用。
风豆羌活酒:和防风、黑豆一起泡酒,有祛风定痛的作用,可用于身体痛、排汗障碍、身体虚弱感冒等。
地黄羌活酒:和生地黄、羌活、独活等药物配伍泡酒,有养血凉血、散风祛湿的功效,可用于腰痛强直、难以俯仰等。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羌活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羌活。
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气血亏虚者请谨慎服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氟桂利嗦等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诉医生。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服用羌活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用羌活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羌活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羌活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文献报道羌活有毒性作用,也未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羌活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过量服用羌活,可引起上火和多汗等不适。这时请立即停药。停药后,症状没有缓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羌活,请咨询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功效对比
羌活是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干燥的根茎和根;藁本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干燥的根茎和根,两者的功效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同。
羌活和藁本都是辛温香燥类中药,都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胜湿的功效,都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或风寒夹湿的感冒。
羌活和藁本的不同之处在于,羌活的止痛作用更强,所以多用来治疗痹痛,而藁本药性是上升的,更善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巅顶头痛。
用药误区
误区:羌活只能用来治疗风寒感冒
羌活不仅有解表散寒的功效,能治疗风寒感冒,还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和附子等中药配伍使用,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羌活和宽叶羌活的道地产区是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小金、甘孜藏族自治州和绵阳地区的平武、南平。陕西、西藏、甘肃、青海等地也有生产。
羌活根茎为略弯曲圆柱状,顶端有茎痕。表面为棕褐色到黑褐色,外皮脱落的地方为黄色。节间缩短形成紧密隆起的环状,外形像蚕;或节间延长,外形像竹节。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和棕色破碎的鳞片。体质轻,质地脆,容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许多的裂隙,皮部为黄棕色到暗棕色,油润,有棕色的油点,木部为黄白色,有明显的射线,断面正中间的髓部为黄色到黄棕色。羌活气香,味微苦、辛。
宽叶羌活:入药部分为根茎和根。根茎为类圆柱形,顶端有茎和叶鞘的残留物;根为类圆锥形,有纵向皱纹和皮孔,表面为棕褐色,近根茎的地方有较密的环纹。有的根茎粗大,为不规则的结节状,顶部有数个茎基,根比较细。宽叶羌活质地松脆,容易折断,断面比较平坦,皮部为浅棕色,木部为黄白色。气味比较淡。
羌活饮片为类圆形、不规则形横切或斜切片,表皮为棕褐色到黑褐色,切面外侧为棕褐色,木部为黄白色,有的可以看见放射状的纹理。体质轻,质地脆。羌活饮片气香,味微苦、辛。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相关中成药
川芎茶调散:具有疏风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所引起的头痛,也可以治疗鼻塞、恶寒、发热等。
二十九味羌活散:有清热消炎、镇痛杀疠的作用,可治疗白喉、痢疾、炭疽、痘疹、疫黄、瘟疠疾病等。
天麻丸: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瘀阻、肝肾不足所引起的痹病,也可用于治疗腰腿酸痛、肢体拘挛、手足麻木等。
十四味羌活风湿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筋骨酸痛、腰膝乏力、四肢麻木等。
九味羌活丸:有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寒挟湿所引起的感冒,也可用于治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发热、恶寒、无汗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罗兴洪,赵霞,蔡宝昌.古今药酒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5]
朱建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