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介绍
荔枝核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种子。
荔枝核药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肾经。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挥发油、多酚、皂苷等。其中,黄酮是主要活性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荔枝核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抗肝损伤、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荔枝核可以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疼痛、产后腹痛、痛经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荔枝核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研末或入丸、散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5~10克;研末内服时,每次常规用量为1.5~3克。
外用时,取适量荔枝核研末,用白酒调匀后涂擦腋窝,能治疗狐臭。
荔枝核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精神药酒方:和枸杞、熟地黄、淫羊藿等中药配伍泡酒,有补肾健脑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脑力劳动过度、头昏脑胀、精神疲倦、男子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腰酸背痛等。
温馨提示
荔枝核煎汁时,要先捣碎,再放入锅中煎煮,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荔枝核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荔枝核。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使用荔枝核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荔枝核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会影响荔枝核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荔枝核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文献报道荔枝核有毒性作用,也未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荔枝核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荔枝核,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功效对比
生荔枝核和盐荔枝核的功效相似,但作用的侧重点不同。
生荔枝核和盐荔枝核都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作用,都可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疼痛、产后腹痛、痛经等。
生荔枝核多用于治疗胃脘疼痛、女性少腹刺痛等;盐荔枝核善于疗疝,多用于治疗睾丸冷痛、小肠寒疝。
用药误区
误区:煎汁内服时,荔枝核可以直接放入锅中煎煮
煎汁内服时,荔枝核应该先捣碎,再放入锅中煎煮,直接煎煮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荔枝核的道地产区是广东增城、东莞、番禺,福建漳州、莆田、闽侯地区;广西、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地也有分布。
荔枝核具有如下特征:
荔枝核一般为棕红色或紫棕色的长圆形或卵圆形,稍稍扁平,表面平滑有光泽,有细小的波纹和凹陷,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质地比较硬,有2枚棕黄色的子叶。荔枝核气味清淡,品尝时有微微的甜味、苦味及涩味。
品质好的荔枝核粒大,饱满,光泽感比较强。
炒荔枝核具有如下特征:
炒荔枝核为碎块状,断面为棕褐色,偶尔可以看到焦斑,味道苦涩,伴有微微的咸味,其他性状和荔枝核基本相同。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相关中成药
小儿暖脐膏: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小儿胎寒、肚腹疼痛、疝气偏坠、积聚痞块、胃寒腹胀、虚寒泻痢。
茴香橘核丸:具有消肿止痛、散寒行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寒疝,能缓解睾丸坠胀疼痛等不适。
十香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气的功效,可以治疗寒凝气滞导致的腹痛、疝气等。
前列安栓:具有化瘀散结止痛、清热利湿通淋的功效,能治疗会阴痛、少腹痛、睾丸疼痛、尿频、尿痛、排尿不利、尿道不适等。
生力胶囊:有填精养阴、安神益智、益气壮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性欲减退、头昏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罗兴洪,赵霞,蔡宝昌.古今药酒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