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蛤蜊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蛤蜊

利尿消肿、增进食欲

食欲不振者

脾胃虚寒、腹泻、腹痛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而且蛤蜊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利尿消肿、增进食欲等功效。 1、利尿消肿 蛤蜊味咸、性寒,入肺、肾经,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明目、化痰之功效。 2、增进食欲 蛤蜊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可以用来改善食欲不振的症状,可搭配其他蔬菜一起烹炒。

营养价值

蛤蜊含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蛤壳含碳酸钙、磷酸钙、碘及溴盐等。

适宜和禁忌 适宜:食欲不振者 蛤蜊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适宜食欲不振的患者食用。 禁忌:脾胃虚寒、腹泻、腹痛者 蛤蜊性寒,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忌食;寒性胃痛腹痛者、女子月经来潮期间忌食。 母婴宜忌

孕妇应少吃。蛤蜊性寒,孕妇不可过量食用,以免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婴幼儿可适量食用。蛤蜊为高铁、高钙、高蛋白的海产品,有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但不可多食,以免消化不良。

温馨提示

蛤蜊本身带有鲜味,烹制时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蛤蜊最好提前一天用水浸泡,才能吐干净泥土。

食用方法

1、热炒 将蛤蜊洗净,放入水中煮2分钟,张口后取出,起锅烧油,加入葱、姜、蒜后翻炒,加入蛤蜊爆炒,在翻炒过程中加入食盐、耗油、青椒等辅材,炒熟后出锅即可食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