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鸭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鸭胆

明目、解毒、清热降火

疮疡疔毒患者

体质虚弱、不思饮食、胃痛患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鸭胆是中药名,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囊。鲜鸭胆呈小囊状,内有深绿色胆汁。干鸭胆呈扁平囊状,胆汁干燥呈粉状或块状,气微腥,味苦,性寒,具有止咳、解毒、明目、清热降火等功效。 1、止咳 鸭胆苦寒,能清肺热,降肺气以止咳,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色黄等病症。 2、解毒 鸭胆味苦且寒,苦寒有利于清热解毒,故而常用于治疗疮疡、红肿。 3、明目 鸭胆入肝经,目属肝经,所以适量进食鸭胆有利于明目。 4、清热降火 鸭胆性苦且寒,寒有利于清热降火,苦也有利于清热,适量食用鸭胆有利于治疗炎症导致的红、肿、热、痛。

营养价值

鸭胆的胆汁中含鹅去氧胆酸、别胆酸、石胆酸、鹅脱氧胆酸等成分,鹅脱氧胆酸有利胆的功效,能溶解胆结石,还具有止咳祛痰、平喘、降血脂、清热降火等作用,对于目赤肿痛、痔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不宜同食 1、椿皮 二者性质均寒凉,属于苦寒之品,如果一同煎煮内服,可能会损伤脾阳,因此不建议两者同时食用。 适宜和禁忌 适宜:疮疡疔毒患者 疮、疡、疔毒患者多是由于热盛导致体内化火,上冲于头面部,而鸭胆性苦且寒,寒性能够清热降火,而苦性可以泻火解毒,故适宜食用。 禁忌:体质虚弱、不思饮食、胃痛患者 因为鸭胆苦寒,性凉,凡平素体质虚弱或因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痛、腹泻、腹痛及经痛的患者,不宜食用鸭胆。 母婴宜忌

孕妇应谨慎食用。孕妇体质特殊,鸭胆苦寒,孕妇食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妊娠,建议食用前咨询专业中医师。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鸭胆苦寒,婴幼儿体弱,不宜随便食用药物,以免引起身体不适,应咨询专业中医师。

温馨提示

因为鸭胆为动物内脏,所以食用之前要经过严格的加工和处理,严格把关,以免造成病菌感染。

食用方法

1、炖汤 将适量鸭胆洗净,放入清水中先煮10分钟,再沥出,加入适量蜜糖和清水炖2小时,分数次温服用,可治疗百日咳。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