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甘松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胃脘疼痛者

内热实证者、气虚者、昏迷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或阴干。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等功效。 1、理气止痛 甘松为临床常用理气药,其所含挥发油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具有收湿拔毒的作用。甘松还可用于脚气病的治疗,比如潮湿灼热、水疱糜烂、脚趾间出现溃烂疼痛的症状,可煎汤清洗,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开郁醒脾 甘松具有开郁醒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胃胀,具有醒脾健胃的功效;善于行胃气、醒脾开胃,可用于倦怠乏力、饮食无味、食多腹胀等症。甘松作为传统中药,在临床还被用于治疗心律不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疾病。

营养价值

甘松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如缬草萜酮、甘松新酮、1(10)-马兜铃烯、9-马兜铃烯-2-酮、甘松醇、青木香酮、广藿香醇、β-广藿香烯、甘松香醇、β-橄榄烯、甘松环氧化物、甘松香酮、异甘松新酮、甘松新酮二醇、甘松呋喃、去氧甘松香醇以及环烯醚萜化合物甘松二酯。甘松还含三萜成分,如齐墩果酸、熊果酸以及乙基-β-D-吡喃葡萄糖甙、β-谷甾醇。

不宜同食 1、辛辣刺激食物 甘松属于中药材,用药期间不宜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适宜和禁忌 适宜:胃脘疼痛者 甘松性温,凡外感热病、内有实热、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以免加重燥热症状。 禁忌:内热实证者、气虚者、昏迷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 甘松性温,凡外感热病、内有实热、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以免加重燥热症状。甘松虽味甘,但芳香耗气,气虚症见气短、乏力等不宜长期服用。甘松具有较明显的镇静作用,昏迷患者禁用。甘松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心功能不全、心脏传导阻滞等患者慎用。 母婴宜忌

孕妇应谨慎服用。甘松有一定毒性,孕妇服用后可能造成胎儿发育不良等结局,因此孕妇应谨慎食用。

婴幼儿应谨慎服用。甘松有毒,婴幼儿肝脏尚未发育完全,服用后肝脏可能无法耐受药物毒性,容易损伤肝脏。

温馨提示

甘松于春、秋二季采收,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沙,不可用水洗,以免损失香气。除去茎及细根,晒干或阴干。

食用方法

1、泡水 可将甘松研磨泡水含漱。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