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黄蒿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黄蒿

清热解暑、解毒消肿、祛风止痒

湿热黄疸、胆囊炎、痈肿毒疮者

脾胃虚寒者、慢性胃炎患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黄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全草可以入药,多在秋天收取,收取以后晒干或者鲜用均可,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消肿、祛风止痒等功效。 1、清热解暑 黄蒿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中药材,适合在夏季食用,夏季直接将其泡水饮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有效预防中暑症状发生。已经中暑出现头昏脑胀、食欲不振以及恶心、呕吐症状的人群,也可以服用黄蒿,能缓解病情,使中暑症状尽快消失。 2、解毒消肿 黄蒿具有解毒的功效,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分解和代谢,抑制毒素对人体细胞产生伤害,平时人们不小心被蜜蜂咬伤以后,直接涂抹适量的黄蒿,可以使中毒引起的肿痛症状得到缓解。 3、祛风止痒 黄蒿入药,外用时具有祛风止痒的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恶疮、疥癣以及皮炎、湿疹等皮肤病。可以把煎汤以后清洗患处,也可以把新鲜的黄蒿研碎后取出汁液,直接涂抹患处。

营养价值

黄蒿含水分、乙醚可溶物、乙醇可溶物、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鞣质类成分等,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倍半萜类、黄酮类、多糖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及酚类等,有清热解毒、除蒸截疟之功效,在我国主要用作传统的抗疟药物,可用于治疗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和湿热黄疸等症状,外用治蚊虫咬伤、疮肿和烫伤等。

不宜同食 1、辛辣食物 黄蒿属于中药材,不宜与辛辣食物同食,以免降低药效。 适宜和禁忌 适宜:湿热黄疸、胆囊炎、痈肿毒疮者 因为黄蒿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暑、解毒消肿的功效,适合湿热黄疸、胆囊炎、痈肿毒疮、毒蛇咬伤者食用,有助于缓解症状。 禁忌:脾胃虚寒者、慢性胃炎患者 黄蒿性味苦寒,对肠胃有一定刺激,脾胃虚寒者及慢性胃炎患者食用后,易引发腹痛和腹泻,加重身体不适症状,对肠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母婴宜忌

孕妇应少吃。黄蒿性味苦寒,如果孕妇怀孕期间体内湿热比较重,可以少量食用。多食可能会导致腹泻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不利于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黄蒿性质寒凉,而婴幼儿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弱,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

温馨提示

黄蒿无毒,但外用时注意不要将药液或者药物直接应用在溃烂和出血的伤处,以免对患处产生不良影响,对病情康复不利。

食用方法

1、煎汤 取适量的黄蒿、肉桂等食材,水开放入药锅中,小火慢熬1小时左右即可食用,食用黄蒿可以健胃,可治胃痛、腹痛、小肠疝气。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