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萘替芬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功效作用
萘替芬为新型丙烯胺类局部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干扰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真菌的脂质代谢,使真菌细胞损伤和死亡而起到杀菌和抑菌作用,主要用于对其敏感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真菌病[1]
适应证
萘替芬外用于治疗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等)所致的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尤其是角化增厚型)、体癣、股癣;亦可用于头癣。
外用于由念珠菌如白念珠菌等所致的皮肤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外用于由马拉色菌属所致的花斑糠疹[1-4]
药物起效时间
该药物起效时间是多久目前尚没有明确数据,与药物剂型、患者的病情及个⼈体质等因素有关。单剂量给药24小时内,在皮肤表层的萘替芬浓度足以抑制皮肤藓菌的生长,请遵医嘱使用。
药物维持时间
该药物维持时间尚不明确,其外用半衰期为2~3天,每日用药1~2次,遵医嘱用药即可。
药物联用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盐酸萘替芬和酮康唑联合制成复方制剂,可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5]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过敏禁用[3]
慎用情况
孕妇慎用。
哺乳期慎用。
过敏体质慎用[3]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孕妇用药资料不详,故应谨慎使用。
哺乳期:动物实验资料表明外用皮肤时可见分布于乳汁中,故对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尚不知本品对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老人:无特殊注意事项,但使用前有必要咨询医师。
不良相互作用
目前尚无权威资料指导本品不能与哪些药物联用,如需同时使用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
萘替芬与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的结合较少,因而不易发生相互作用,对CYP450类的底物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咪达唑仑、三唑仑、甲泼尼龙等的疗效影响不大。
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用药前请咨询医生,并将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盐酸萘替芬软膏:10g:0.1g。
盐酸萘替芬乳膏:10g:0.1g。
盐酸萘替芬溶液:10ml:0.1g[2-4]
具体用法
用法
盐酸萘替芬软、乳膏:外用。
盐酸萘替芬溶液:外用。
用量
盐酸萘替芬软膏:涂抹患处,病损表面及四周约2.5cm宽的正常皮肤均应涂敷,用量为一日1次。疗程随病种及病变部位有所不同,一般2~4周,严重者可用到8周,甲癣需用6个月。为预防复发,体征消失后可继续用药2周。
盐酸萘替芬乳膏:适量涂抹于患处及周围,一日两次。疗程一般2~4周,严重者可用到8周,甲癣需用6个月。为预防复发,体征消失后可继续用药2周。
盐酸萘替芬溶液:涂抹患处,病损表面及四周约2.5cm宽的正常皮肤均应涂敷,用量为一日1次。疗程随病种及病变部位有所不同,一般2~4周,严重者可用到8周,甲癣需用6个月。为预防复发,体征消失后可继续用药2周。
药物漏用
萘替芬的剂型药为外用药,如有药物漏用情况,可立即补用。如有特殊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过量
暂无权威资料记录过量使用的处理经验,没有特效的解药,应进行对症治疗。请遵医嘱服用,如不慎过量,还请密切关注身体情况,出现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药物停用
连续用药4周后如症状无改善需停药并再到医院就诊。。
本品应用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药。
如果涂抹部位有烧灼感,局部发红、瘙痒时,应停止用药并且向医师咨询。
如果您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表现
不良反应罕见,少数患者有局部刺激,如红斑、烧灼及干燥、瘙痒等感觉。
个别患者可发生接触性皮炎,无全身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皮疹加重、瘙痒,应立即停药[1]
注意事项
药物贮存
遮光,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
当药品的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其他
本品仅供外用。
不宜用于眼部及粘膜部位、急性炎症部位及开放性损伤部位。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盐酸萘替芬软膏说明书(国药准字H19980172).
[3]
盐酸萘替芬乳膏说明书(国药准字H19980056).
[4]
盐酸萘替芬溶液说明书(国药准字H19980173).
[5]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说明书(国药准字H20051949).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