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硬肿,有多个脓头,轻至剧烈疼痛,破溃后呈蜂窝状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也可导致
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颜面部痈一般不切开引流
定义
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由多个相邻疖融合而成。
颈部痈俗称“对口疮”,背部痈俗称“搭背”。
发病情况
痈多见于中老年人,身体衰弱者容易患病。
病因
致病原因
痈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以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
高危因素
有以下危险因素者容易患痈。
皮肤不洁,如汗渍过多。
皮肤局部损伤,如擦伤等。
免疫力低下,如患有营养不良、心脏病、糖尿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患有疖或疖病者。
发病机制
炎症常从毛囊底部开始,并向皮下组织蔓延,再沿深筋膜浅层向外周扩散,累及邻近许多脂肪组织,然后向上穿过毛囊群,形成多个脓头。
痈的炎症范围比疖大,病变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表面皮肤可出现血运障碍,甚至坏死。
症状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常发生于颜面、颈、项、背等厚韧皮肤部位。
病变特点
早期症状
局部皮肤出现稍微隆起的紫红色浸润肿胀区,质地硬或坚韧,界限不清,中央有多个脓头。
疼痛轻,可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感染进展期症状
随后皮肤硬肿范围加大,可达到手掌大小,周围出现浸润性水肿,区域淋巴结肿大。
一般在1~2周内痈发生破溃,脓液和坏死组织排出,溃破口呈蜂窝状。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疼痛较前加剧,全身症状加重。
并发症
脓毒血症
出现寒战、高热或低体温、心慌、气促、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焦虑不安、意识不清)等。
颅内感染
发生在上唇和鼻部危险三角区的痈如唇痈,容易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可表现为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可同时并发脑膜炎或脑脓肿,出现颈项强直、偏瘫、头痛、恶心、呕吐、惊厥,乃至昏迷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局部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水肿、灼热、疼痛,有脓头或破溃出现脓性分泌物,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的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普通外科
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局部水肿明显,脓液分泌物较多,而就诊于普通外科。
急诊科
出现寒战、高热或低体温、心慌、气促、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皮肤病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手机保存既往皮肤病变形态,可能会给医生更多参考。
如皮肤病变区域出现脓头,不建议自行挑破。尤其发生在面部鼻唇区域的病变,尤其要注意。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肤红肿发现有多长时间?
在什么部位?局部是否伴有疼痛?
是否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情况?
皮肤红肿发生前是否曾有外伤史?
皮肤红肿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是否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的情况?
病史清单
是否有糖尿病、肾病、营养不良等?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肝肾功能
血糖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药物:10%的鱼石脂软膏、3%碘酊等
抗菌药(口服):头孢、青霉素类等
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泼尼松、甲泼尼龙、倍他米松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皮肤损伤史。
可能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
可能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临床表现
颜面、颈、项、背等出现局部硬肿,中央有多个脓头,疼痛轻至剧烈,破溃后呈蜂窝状。
伴或不伴畏寒、发热、恶心、头痛等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有发热表现者,需要做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需要抗生素治疗者,需要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其他检查
有糖尿病等慢病者,需要做血糖、尿糖、血清白蛋白等检查。
鉴别诊断
疖和疖病
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为疖,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称为疖病。
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发展成锥形隆起,中央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脓栓脱落,排出脓液,逐渐愈合。
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蜂窝织炎
由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感染。
儿童蜂窝织炎好发于头颈部,成人主要累及肢端。
局部呈弥漫性红肿、浸润,境界不清,表面无多个脓头。
寻常型痤疮
痤疮常见于青年男女。
好发于颜面、前胸和背部,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多为对称分布,愈后可留有瘢痕(痘坑)。
一般无全身症状。
治疗
早期抗感染治疗可以使病变局限,及时的清理脓液和坏死组织,有助于减轻全身症状。
颜面部痈,与全身其他部位疖痈不同,主张保守处理,切忌用热敷、切开引流等方法。
一般治疗
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搔抓或压挤患处。
抬高感染的肢体,并制动,以免加重疼痛。
调整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忌饮烈性酒。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早期可用3%高渗盐水、50%硫酸镁、75%酒精或0.5%呋喃西林液湿敷,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可用鱼石脂软膏、金黄散外敷,或蒲公英等鲜草捣烂外敷,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
全身用药
抗菌药物
可先选用甲氧苄啶、青霉素、红霉素或磺胺甲硝唑等抗菌药物,随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调整。
其他药物
必要时用镇痛剂,如布洛芬等。
如有糖尿病,根据病情,控制饮食同时给予降糖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术
痈破溃者,皮下组织感染的蔓延大于皮肤表面的病变区,引流不通畅者,需及时切开引流。
手术切开的时机,以痈病变区域中央有皮下坏死、软化时为宜,不宜过早或过迟。
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应超过正常皮肤,超过炎症范围少许,深达筋膜;伤口内填塞纱布条,以利引流。
痈切除术
可直接做痈切除术,待肉芽组织长出后植皮,也能缩短疗程。
其他治疗
如果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痈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需内、外科配合积极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及时、有效治疗,痈一般预后良好。
如果没有及时控制感染、清理脓液及坏死组织,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或全身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危害性
痈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影响工作和生活。
如并发颅内感染或全身脓毒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蛋奶、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
皮肤护理
保持痈周围皮肤清洁。
避免挤压,尤其是“危险三角区”的痈,防止感染扩散。
对于大面积痈手术引流者,密切关注伤口情况,保持创面清洁,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
生活管理
患者发热时注意多饮水。
保持室内清洁,勤更换衣物。床单衣物干燥、柔软,避免对皮肤造成摩擦。
肢体活动正常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更换床上用品和衣物。
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受伤。
及时治疗疖和疖病,以防感染扩散,及时治疗糖尿病、心脏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
避免自行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遵医嘱按治疗疗程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陈孝平. 外科学(八年制)[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5]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 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6]
张志愿. 口腔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7]
吴欣娟.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二)[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8]
王蕾,蒋红. 实用皮肤病护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