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泌尿生殖系统放线菌病主要由牛型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肾脏感染性疾病。放线菌可通过消化道引起结肠或腹部放线菌病,并可直接蔓延至肾、膀胱。有时可经血行途径侵犯睾丸、附睾、阴茎、前列腺等。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临床症状
慢性化脓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低热伴有贫血、消瘦、盗汗等;有时可在腰部形成窦道,有脓液流出。增殖型表现为肾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
危害
放线菌可直接蔓延至肾、膀胱,经血行途径侵犯睾丸、附睾、阴茎、前列腺等处。
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尿常规、膀胱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与牛、马或牧草有接触史,有尿频、尿急、尿痛、低热伴有贫血、消瘦、盗汗、肾区疼痛等表现,结合静脉肾盂造影、尿常规、膀胱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可诊断。
治疗原则
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切开脓肿引流,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控制感染,严重者须摘除感染的器官。
饮食建议
调整饮食结构,以低盐、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
病因
病因
与牛、马或牧草接触,感染牛型放线菌。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有与牛、马或牧草接触史及牧区工作史;有慢性消耗病史。慢性化脓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低热伴有贫血、消瘦、盗汗等;有时可在腰部形成窦道,有脓液流出。增殖型表现为肾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肾脏。
诊断依据
1.与牛、马或牧草有接触史,有尿频、尿急、尿痛、低热伴有贫血、消瘦、盗汗、肾区疼痛等表现。2.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肾肿大、肾盂变形、肾盂破坏,似有占位病变。增殖型的病变可见肾盂肾盏呈蜘蛛脚样变形。3.尿常规可见少量红细胞、脓细胞、蛋白及管型。高倍镜下可见到革兰阳性“Y”形分枝菌。脓液检查在从窦道流出的脓液或肾周围脓肿穿刺所抽出的脓液中可查到灰黄色的菌落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颜色淡,排列成放射状。4.病理组织检查可确定病理性质。
治疗
治疗方针
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切开脓肿引流,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可使用克林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G、四环素及利福平等抗感染。
手术治疗
首先可行脓肿切开引流。如患侧肾功能减退,对侧肾功能良好时可行患侧肾切除。有窦道形成者应一并切除。手术前后应使用抗生素。
预后情况
积极治疗可控制感染,严重者须摘除感染的器官。
护理
日常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不做重体力劳动,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远离牧区。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坚持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饮食。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