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挫伤为钝性暴力(如石块砸伤)或重物打击所致的皮下软组织损伤
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红肿、触痛、皮下淤血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轻度挫伤者,预后良好;重度挫伤者,如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挫伤是什么?
定义
挫伤为钝性暴力(如石块砸伤)或重物打击所致的皮下软组织损伤,属于闭合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又称非开放性损伤,指皮肤保持完整的各类创伤,包括挫伤、挤压伤、扭伤、闭合性内脏伤(指强暴力传入体内后所造成的内脏损伤,如脑挫伤、肺挫伤、心脏挫伤等)等。
若致伤力为螺旋方向,形成的挫伤为捻挫伤。
分类
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挫伤:可有局部疼痛、红肿、触痛、皮下淤血。
重度挫伤:发生肌纤维撕裂、深部血肿、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活动障碍等,甚至休克。
发病情况
好发于建筑工人、高空作业者、军人、消防员等。
交通伤也是挫伤的常见的原因。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挫伤后应该注意什么?
挫伤以后,要注意休息,适当冷敷、热敷,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轻度挫伤初期采用局部冷敷,减少局部渗血和水肿,注意不要马上按摩或使用跌打油揉搓。24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肿吸收和软组织恢复,消除水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
如果皮肤有伤口要加压包扎,避免感染。
挫伤严重或者疼痛不缓解,及时就医。
软组织挫伤消肿止痛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软组织挫伤后消肿止痛可使用以下方法:
24小时内,用冰袋或者是隔着袋子的冰激凌进行冰敷,每次20分钟。
24小时后,用热敷袋或者是煮热了的鸡蛋热敷,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时间约20分钟。
四肢挫伤时要垫高患肢,皮肤没有伤口者,24小时后可遵医嘱局部使用消炎止痛及活血化瘀药。
软组织挫伤一般需要多久恢复?
软组织挫伤一般需要2~3周恢复。
软组织损伤看软组织不严重,有的软组织损伤并没有流血,肿胀自我吸收是需要2~3周的时间。如果挫伤严重,皮肤存在伤口或者伴发了感染,则恢复时间会延长。
在软组织挫伤恢复的时间里,不要太过于心急。逐渐加强功能锻炼,可先从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病因
致病原因
挫伤与钝性外力碰撞或打击等因素有关,常见的原因包括交通伤、坠落伤、马踢、跌倒、棒打、爆炸气浪伤等。
发病机制
外力作用于人体,接触面积较大,其强度未造成皮肤破裂,但造成皮下组织、肌肉和小血管损伤。
症状
主要症状
疼痛:疼痛程度与暴力的性质和程度、受伤部位神经的分布及炎症反应的强弱有关。
红肿。
触痛。
皮下淤血:伤处皮肤呈紫红色、紫褐色或青紫色,2天以后边缘变为黄色或绿色,或两种颜色均有,逐渐向中心进展取代原本的青紫色。2~3周后黄色或绿色消退,局部皮肤的颜色恢复正常。
并发症
骨折
可引起剧痛,同时出现肿胀和淤青。病情严重时,受伤部位可能会变形,部分或完全丧失功能。
内脏损伤
脑挫伤:可出现头痛、头晕、昏迷,长期可遗留头痛、怕光、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心脏挫伤:可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自主活动受限等心功能障碍表现。
肺挫伤:可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咳嗽和血痰等,严重者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血性泡沫痰、心悸和血压下降等。
肾挫伤:可表现为尿频、蛋白尿(尿中有泡沫)、血尿等症状。
休克
表现为无力感、眩晕、恶心、皮肤苍白或灰白、焦躁不安或意识模糊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普外科
如果外伤后局部出现红肿、触痛、皮下淤血等情况,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果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甚至昏迷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红肿疼痛明显者,就诊前可先局部冷敷处理。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除了红肿疼痛外,还有其他哪里不舒服吗?
发生多长时间了?
受伤部位能活动吗?
病史清单
怎么受的伤?
从事什么工作?
是否进行过处理或治疗?具体怎么做的?
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
中成药:云南白药胶囊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钝性暴力、重物打击史。
临床表现
轻度挫伤,一般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重度挫伤,则可引起局部血肿甚至休克。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有无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
超声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胸、腹腔的积血和肝、脾的包膜内破裂等。
CT检查:可以判断挫伤的严重程度,有无器质性损伤。
选择性血管造影:可帮助确定血管损伤和某些隐蔽的器官损伤。
注意事项:除超声检查外,上述检查前均应避免佩戴金属首饰或穿着带有金属纽扣配件的衣物。
鉴别诊断
扭伤
扭伤受伤的部位疼痛、水肿、变形或移动时疼痛加剧,可进行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鉴别。
擦伤
擦伤主要表现为表皮剥脱、翻卷,或抓痕、擦痕、撞痕、压痕、压擦痕等,损伤轻微。可通过体格检查鉴别。
撕裂伤
撕裂伤是由于急剧的牵拉或扭转外力,将人体组织撕裂、脱落的损伤。可通过体格检查鉴别。
挤压伤
挤压处有淤血、水肿。内脏挤压可引起胃出血、肝脾破裂出血,出现呕血、咯血,甚至休克。可根据病史(是否有挤压史)进行鉴别。
治疗
挫伤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轻度挫伤可进行一般治疗。
限制活动,注意休息。
冷敷:轻度挫伤,在伤后24小时内,尽早采用局部冷敷,每次20分钟。
热敷和理疗:24小时后改用热敷和理疗,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的吸收和软组织的恢复,消除局部的水肿。
绷带包扎:可暂时限制肢体活动,有利于损伤恢复。
注意事项:挫伤后不可马上按摩或使用跌打油揉搓,会增加局部出血,导致局部肿胀加重。
药物治疗
镇痛药
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患者对疼痛的情绪反应。
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
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等
中成药
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缓解疼痛和促使肿胀消退。
常用云南白药胶囊等药物。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腹痛等。
手术治疗
严重的挫伤损伤到重要肌肉、神经和血管时,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如较大血肿不能吸收时,可进行手术消除。抽出积血后,加压包扎48~72小时后更换敷料。
预后
治愈情况
挫伤的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
轻度挫伤,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重度挫伤,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危害性
严重挫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还可能引起内脏损伤,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饮食卫生,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等,补充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蛋类、瘦肉、奶类、豆制品等食物。
生活管理
挫伤持续疼痛时,行走时应防止出现摔倒,避免二次受伤,加重病情。
症状缓解后,逐渐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可先从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预防
远离建筑工地等危险环境。
从事高危险工作时,做好防护。
工厂实施安全生产,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照看好小孩、老人。
运动时,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合适的服装、鞋子。
加强安全措施的监督管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上册[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