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花椒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概述
药物介绍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成熟果皮。
花椒药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花椒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酸、香豆素、木质素、萜类、脂肪酸、黄酮、甾醇、酰胺等。其中,挥发油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花椒中挥发油的含量不能少于1.5%(ml/g)。
功效作用
用途
花椒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花椒有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溃疡、抗肝损伤、降血脂、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
花椒可以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不思饮食、虫积腹痛、湿疹、阴痒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花椒可以煎汁服用,也可以入丸散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6克。
外用时,取适量花椒煎水外洗患处,可治疗湿疹、阴痒;煎液灌肠可治疗小儿蛲虫病导致的肛周瘙痒。
花椒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兰陵酒方:和沉香、郁金、木香等中药配伍泡酒,有理气止痛、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心腹冷痛、胀痛。
双乌花酒:和制川乌、制草乌、红花等中药配伍泡酒,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逐瘀通经等功效,可用于各种风寒湿痹,如风湿性肌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花椒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花椒。
阴虚内热者,请谨慎使用花椒。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忌用。
哺乳期女性使用花椒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花椒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不宜和款冬花、雌黄、瓜蒌、附子、防风等药物同时使用。
生冷、油腻、腥膻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花椒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花椒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部分传统医学认为花椒有毒。现代动物实验也表明,过量服用花椒挥发油可导致动物出现行动迟缓、腹泻、嗜睡、四肢抽搐、呼吸和心率变慢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动物死亡。
过量服用花椒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服用花椒后,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请立即停用,并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中毒程度较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
中毒程度较重者,可出现肢体抽搐、昏迷、呼吸困难。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服用花椒偶尔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请立即停用,并前往医院治疗。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者,要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荨麻疹
舌尖及四肢发麻
呕吐
腹泻
有文献记载,花椒“多食动火堕胎”。因此,孕妇忌用。
功效对比
花椒和椒目都来源于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花椒为干燥的成熟果皮,椒目为种子。二者功效不同。
花椒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不思饮食、虫积腹痛、湿疹、阴痒等。
椒目具有利水消肿、降气平喘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痰饮咳喘等。
用药误区
误区:花椒内服可以治疗湿疹、阴痒
花椒有杀虫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虫积腹痛、湿疹、阴痒等。其中,治疗湿疹、阴痒时多采用煎水外洗或熏洗的方式,而非内服。因此,用药前应该咨询专业医生,明确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花椒主要产自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甘肃等地,四川、湖南、湖北、黑龙江、青海等地也有生产。
根据来源,可分为青椒和花椒。
青椒多为上部离生的小瞢荚果,集中生长在小果梗上,数量为2~3个。瞢荚果为球形,沿腹缝线开裂;外表面为灰绿色或暗绿色,有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和许多散在的油点;内表面比较光滑,为类白色;外果皮通常从基部与内果皮分离。残存的种子为卵形,黑色,表面有光泽。青椒有香味,品尝时有淡淡的甜味及辛味。好的青椒为灰绿色,皮细,均匀,且没有杂质。
花椒多为单生的瞢荚果,外表面为紫红色或棕红色,内表面为淡黄色。外皮有许多散在的疣状突起的油点,对光观察为半透明状。花椒香气浓郁,品尝时味道麻辣,且麻辣味持久的时间比较长。好的花椒为鲜红色,皮细,均匀,且没有杂质。
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
相关中成药
癣湿药水:具有杀虫止痒、祛风除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虫毒引起的湿脚气及鹅掌风,能改善皮肤丘疹、水疱、脱屑及瘙痒等不适症状。
风茄平喘膏: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及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拨云退翳丸:有明目退翳、清热散风的功效,能治疗风热上扰引起的视物不清、目翳外障、隐痛流泪等。
蟾马正痛酊: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提神醒脑的功效,可以治疗慢性劳损、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肌肉损伤等引起的疼痛。
回春酒:可以滋阴补阳、调养气血、培元固本,能治疗肾阳不足、气血虚损导致的阳痿精冷、腰膝酸软、精神倦怠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钟赣生.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6]
罗兴洪,赵霞,蔡宝昌.古今药酒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7]
欧阳荣,周新蓓,李顺祥.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原色图谱.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