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介绍
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后干燥的地上部分。
茵陈药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胃、脾经。
茵陈主要成分是香豆素、黄酮、挥发油、苯丙素等。其中,香豆素、黄酮为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绵茵陈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不得少于0.50%;干燥的花茵陈中,滨蒿内酯的含量不得少于0.2%。
功效作用
用途
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还具有保护肝脏、利胆、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等作用。
茵陈可以治疗湿温暑湿、黄疸尿少、湿疮瘙痒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茵陈可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15克。
外用时,取适量茵陈煎汤熏洗患处,可治疗湿疮瘙痒。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对茵陈过敏者,禁止服用。
蓄血发黄、血虚萎黄者,请谨慎使用茵陈。
如果您正在使用氯霉素以及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在使用茵陈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使用禁忌
不要与氯霉素等药物同时服用。
生冷、油腻、辛辣、腥膻的食物,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茵陈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使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资料显示茵陈有毒性作用,也未见有按规定剂量服用茵陈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大剂量使用茵陈会对胃肠道会有一定的刺激性。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功效对比
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艾叶是为菊科植物艾的叶,两者功效不相同。
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艾叶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腹冷痛、泄泻转筋、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疮。
用药误区
误区:茵陈与青蒿是一种植物
二者不是同一种植物,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而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干燥的地上部分。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使用中成药治病必须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请将家里储存的药品放置在儿童不能取到的安全之处。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的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茵陈主要分为野生品和栽培品。
野生滨蒿:主要分布在河北、陕西、河南、天津等地。
野生茵陈蒿:分布在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地区。
栽培品:主要产于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地。
茵陈具有如下特征:
炮制后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覆盖有密集的白毛、灰绿色的绒毛;基部比较粗,完整的叶常带有叶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为丝状,绵软如茸。闻起来有淡淡的香味,味道比较苦。
好的茵陈绵软、幼嫩,为灰白色,有浓郁的香气。
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潮。
相关中成药
茵陈五苓丸:有清湿热、利小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胆腹胀满、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
黄疸茵陈颗粒: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茵陈退黄胶囊: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急、慢性肝炎,可缓解头晕口苦、小便红赤、食少纳呆等。
复方茵陈糖浆:有清热解毒、祛瘀凉血、利湿退黄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证、急性传染性肝炎,缓解恶心呕吐、胁肋胀痛、纳呆腹胀、小便短赤、大便溏泄等。
茵陈五疸丸:有清热利湿、通利小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发干、声音嘶哑,也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遍身发黄、小便赤黄、周身浮肿、小水不利。
参考文献
[1]
郑宏钧,詹亚华.现代中药材鉴别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