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介绍
黑豆是豆科植物大豆干燥的成熟种子。
黑豆味甘,药性平。归脾、肾经。
黑豆的主要成分有黄酮、皂苷、肽、蛋白质、脂肪等。其中,异黄酮和皂苷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黑豆具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黑豆能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缓解疲劳、保护肝肾、抗凝血等,还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黑豆可用于治疗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黑豆可煎汁服用,也可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务必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30克。具体请遵医嘱。
外用时,可取适量黑豆可煎汁后涂抹患处,也可研成粉末后敷于患处。
黑豆与杜仲、熟地黄等中药配伍泡酒,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用于肾虚亏损、风湿痹痛、腰痛沉重等。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有黑豆过敏史的人,禁止使用。
脾虚腹胀、肠滑泄泻者,请谨慎服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龙胆草、人参、西洋参等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使用禁忌
不可与人参、西洋参、龙胆草、厚朴等同时服用。
黑豆出现发霉等变质迹象时,请停止使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报道显示黑豆有毒,也没有发现有相关资料表明常规服用黑豆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但是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请务必咨询医生。
功效对比
黑豆是豆科植物大豆干燥的成熟种子,淡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发酵加工品。两味中药的功效不同。
黑豆具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
淡豆豉具有宣发郁热、解表除烦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头痛身热、情绪烦躁、胸闷、虚烦不能眠、牙痛、疮癣等。
用药误区
误区:黑豆只能内服不可外用
黑豆不仅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外用时,可取适量黑豆煎汁擦洗患处,也可将黑豆研成粉末撒敷患处,可治疗痘疮、汤火烫伤引起的疮等。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黑豆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黑豆为椭圆形或类球形,略扁。表面为黑色或灰黑色,光滑或有皱纹,有光泽,一侧有淡黄白色的长椭圆形种脐。黑豆质地坚硬。外皮薄而脆,内部为黄绿色或淡黄色。黑豆气味小,味道淡,咀嚼时有豆腥气。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虫蛀。
相关中成药
平肝舒络丸:具有平肝舒络、活血祛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经络不舒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窜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
复方滇鸡血藤膏:具有活血养血、益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阻络、肾失所养所致的月经不调,缓解经水后错、经量少、有血块、腰酸、小腹下坠、手足麻木、关节酸痛。
养血荣筋丸:具有养血荣筋、祛风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陈旧性跌打损伤,缓解筋骨疼痛、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不利。
清宁丸:具有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火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麝香风湿胶囊: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阻所致的痹证,缓解关节疼痛、局部畏恶风寒、屈伸不利、手足拘挛。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5]
罗兴洪,赵霞,蔡宝昌.古今药酒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