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利咽解毒颗粒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概述
药物成分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天花粉、浙贝母、大黄、黄芩、地黄、玄参、麦冬、僵蚕、山楂、桔梗。
性状特征
利咽解毒颗粒为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状药物;味甜、微苦,或味苦、微甜(无蔗糖),或味苦(无蔗糖)。
制剂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20克(相当于饮片19克);每袋装6克(无蔗糖,相当于饮片19克)。
功效作用
用途
清肺利咽、解毒退热。
可缓解咽干、咽痛、扁桃体红肿、两腮肿痛,伴有发热、怕冷等症状。
治疗病证
用于治疗风热外侵,肺经有热,热邪循经上逆,搏结于喉核所致的乳蛾,缓解咽部及扁桃体红肿热痛、咽部有异物阻塞感、吞咽困难、发热恶寒、鼻塞、头痛、咳嗽、咳黄痰等症状。对于急性扁桃体炎等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服用利咽解毒颗粒。
用于治疗风热外邪与肺经热邪搏结于咽所致的急喉痹,缓解咽部疼痛、红肿、咽干、喉底或可见颗粒状突起、恶寒发热、咳嗽、咳黄痰等症状。对于急性咽炎等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服用利咽解毒颗粒。
用于治疗外感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致的痄腮,缓解两侧或一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不便咀嚼、咽部红肿等症状。对于急性腮腺炎等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服用利咽解毒颗粒。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服用时间:最好在饭后服用。
服用方法:按照说明书,将药物颗粒倒入杯中,加适量开水,摇匀,待水温合适时服用。
服用剂量:每次1袋,1日3~4次;儿童遵医嘱服用。
温馨提示:
儿童一定要在成年人的监护下服用。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利咽解毒颗粒为“双跨”药物,既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
如果对板蓝根、大青叶、天花粉、僵蚕等过敏,禁止使用。
声音嘶哑、咽痛初起,兼见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外感风寒者不适用。
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不宜服用利咽解毒颗粒维持治疗。
脾虚便溏者应根据医师指导用药。
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根据医师指导用药。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服用利咽解毒颗粒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过敏性体质者慎用。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或年老体弱者应根据医师指导用药。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服用利咽解毒颗粒,偶尔会引起轻微恶心、腹泻,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如果恶心、腹泻严重,或者停药后症状没有好转,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其他不良反应目前暂不清楚。
用药注意
服药期间应该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鱼腥及过咸食物,忌烟酒,以防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利咽解毒颗粒不宜长期服用。
研究发现,利咽解毒颗粒不宜与碘化钾制剂、氨茶碱片等同时使用,以免降低药效。
服用利咽解毒颗粒3天后,如果恶寒发热、咽痛、喉核红肿、两腮肿痛等症状没有改善,或者用药期间出现症状加重,还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利咽解毒颗粒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温馨提示:
使用中成药时,首先需要请中医进行辨证,做到合理应用。
不要自行根据症状盲目加量、减量使用,也不可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长期使用。
发生不良反应时请停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调换药物。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要听信广告宣传使用中成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成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密封保存。
如果希望了解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上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