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急性中耳炎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急性中耳炎是发生于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可能与细菌感染、急性传染病、鼓膜损伤、抵抗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急性中耳炎是什么?
定义
急性中耳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导致的中耳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
常见症状是耳痛、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常伴有普通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病情况
急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4%,发病高峰年龄为1~2岁,多见于冬春季节。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21个主要区域进行统计,全球急性中耳炎发病率为 10.85%,即每年有7.09亿急性中耳炎病例,其中51%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急性中耳炎耳朵痛怎么快速止痛?
对于急性中耳炎引起的耳痛,医生常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症治疗,而起到镇痛的作用,一般起效时间为1到2个小时。
部分中耳炎患者在脓液积存在中耳腔内时疼痛明显,当鼓膜经腐蚀穿透,脓液流出后耳闷及耳痛随即缓解。
急性中耳炎一般几天能恢复?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及时的规范治疗后1~2周可恢复。
若病情严重且未经合理治疗的患者,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甚至引起颅脑临近部位的感染。如患急性中耳炎应积极就医,防止延误诊治。
急性中耳炎耳鸣止鸣最快的方法?
急性中耳炎耳鸣,暂无所谓最快的止鸣办法,但当炎症控制、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部分症状随之缓解。
本病所致的多为持续性低调耳鸣,呈现搏动性和闷堵感,像耳朵里塞了一团棉花一样,伴有跟心脏跳动类似的响声,在鼓膜未穿孔时尤为明显。
常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抗感染治疗,炎症控制后,耳鸣症状也会相应缓解。
病因
致病原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致病菌
多数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直接损伤中耳黏膜,或通过产生的毒素引起炎症反应。
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感染途径
咽鼓管途径:咽鼓管是连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
当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如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时,鼻腔或鼻咽部等部位的致病菌可侵入中耳,导致中耳感染。
此外,因婴幼儿的咽鼓管较成年人短,故卧位吮乳时,乳汁易经咽鼓管反流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外耳道-鼓膜途径:鼓膜穿孔、外伤时,致病菌可直接进入中耳,导致中耳感染。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不良
由于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常处于负压状态,引起中耳黏膜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以致发生黏膜水肿、鼓室内积液,引起炎症。
咽鼓管阻塞
机械性阻塞:如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咽癌等疾病,可因直接压迫、堵塞咽口,或影响局部及淋巴回流,咽鼓管管腔黏膜肿胀等而导致本病。
非机械性阻塞:腭裂、下颌位置异常等导致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等肌肉薄弱,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可引起中耳负压。
清洁功能不良
婴幼儿咽鼓管发育不成熟,或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使中耳及管腔内的分泌物、致病微生物、以及毒素等不能有效排出,引发本病。
防御功能障碍
咽鼓管黏膜下方弹力纤维的弹性降低,肿瘤的侵袭破坏,或放射性损伤等,导致咽鼓管的防御功能丧失,增加感染机会。
中耳局部感染
致病菌侵入中耳黏膜引起,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耳部黏膜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使分泌物增多,局部产生积液,引起中耳炎或增加中耳炎发生风险。
为儿童发病因素之一,是中耳尚未发育成熟引起。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乘坐飞机、潜水等导致耳内外气压明显变化,中耳内将处于相对正压或负压的状态,致使黏膜血管扩张即可造成血清外漏,以致发生黏膜水肿、鼓室内积液,引起炎症。
诱发因素
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患恶性肿瘤等,会使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会增高。
不正确擤鼻涕,可使鼻腔分泌物向咽鼓管、中耳内逆流。
跳水、游泳时大量的水突然涌入口腔,会逆流至咽鼓管、内耳。
症状
主要症状
耳痛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痛剧烈,呈跳动性疼痛或刺痛,可伴患病一侧头痛、牙痛。脓液从耳道流出后,疼痛可缓解。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耳痛可表现为持续性,或发生一阵后自行缓解。婴幼儿的耳痛特点可表现为易烦躁,有时表现为捂耳朵和拽耳朵。
听力下降或耳聋
多发生在一侧。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从耳道流出后,听力下降或耳聋的症状会减轻。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感到自己说话的声音明显增强,向前低头或将头偏向未患病一侧时,听力下降可减轻。
儿童因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会表现为对声音反应减慢、注意力下降等。
耳鸣
可听到异常的响声,与周围环境声音无关。
声音可表现为噼啪声、嗡嗡声等。
耳闷
可表现为闭塞感、闷胀感。
多因中耳分泌物较多引起。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时引起的耳闷,可在反复按压耳屏(耳郭前侧中部的软骨结构)后暂时性缓解。
耳道流脓
为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表现之一,可发生在鼓膜穿孔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流出的液体开始时伴有血液,逐渐进展可呈黏稠的脓液。
其他症状
部分可有畏寒、发热。
小儿常伴呕吐、腹泻等。
耳痛、耳鸣、耳道流脓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睡眠障碍引起失眠,或因为疼痛而突然惊醒。
并发症
脑膜炎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畏光、颈项僵直(脖子僵硬)等。
脑脓肿
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反复出现,疼痛剧烈时可伴有呕吐、脉搏迟缓、血压升高等,还可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
粘连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甚至全聋。常有耳鸣,偶有眩晕。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表现为耳内闷胀或闭塞感、耳内出血、耳流脓、听力下降等。
中耳胆脂瘤
主要表现为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等。
就医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耳道流脓、发热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
儿科
婴幼儿出现扯耳朵、捂耳朵、哭闹、对声音反应迟钝等表现时,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但应避免用棉签等硬物抠耳朵。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耳痛在夜间和凌晨更加强烈吗?
耳内有闷胀感吗?
感觉听力有下降吗?
有头痛、恶心、发热吗?
症状的诱发和缓解因素是什么?
病史清单
喂奶/洗澡的时候,有奶水/水流到耳朵里面吗?
近期有游泳吗?游泳后,是否及时清理干净耳朵内的水?
是否有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
近期有没有感冒?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耳镜检查
颞骨CT检查
血常规检查
声导抗测试
头部X线检查
C-反应蛋白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用药:2%酚甘油、3%过氧化氢溶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
抗生素: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
黏液溶解促排剂:标准桃金娘油、欧龙马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经常在平卧时被喂水、喂食、哺乳。
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
有经常游泳、跳水、乘坐飞机、潜水等情况。
不正确擤鼻涕。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体征
体温:急性中耳炎时可出现发热。
脉搏:出现发热时,可出现脉率增高。
视诊:外耳道可能有红肿、流脓、脓性耳垢等。
触诊: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按压患病一侧的乳突(耳郭后突出的骨头),会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情况。
可能会出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的情况。
注意事项:检查前无需空腹。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采用鼓膜内穿刺的液体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判断细菌的种类,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信息。
影像学检查
颞骨CT
用于区分病变的种类、范围,判断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或耳钉、皮带、手镯等。
听力学检查
包括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等,可以检查听力变化情况。
可区分耳聋的类型,也可以用于制定治疗方案。
大多数为传导性耳聋,即传递声音的组织发生病变;也可为混合性耳聋,即传导声音组织和感觉声音的神经都发生了病变。
耳镜检查
可以检查外耳、中耳、鼓膜等部位或结构的病变。
分泌性中耳炎可进行鼓气耳镜,可发现鼓膜过度受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可发现鼓膜松弛,后期可发现鼓膜穿孔。
注意事项: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摆好姿势。如有不适应言语或手势示意,避免乱动。
鼓室压检查
通过鼓膜对压力产生的反应,判断是否存在中耳压力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鉴别诊断
脑脊液耳漏
相似点:均出现耳道流液、耳闷、耳鸣等。
不同点:脑脊液耳漏多因头部外伤引起,耳道流出的液体为颜色清亮、无黏稠脓液,多无听力下降的表现。可通过头部CT进行鉴别。
中耳腺瘤
相似点:均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鸣、耳痛。
不同点:中耳腺瘤会出现面部歪斜、面部感觉减退等症状,可通过颞骨CT鉴别。
鼻咽癌
相似点:均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耳鸣。
不同点:鼻咽癌还会出现鼻出血、鼻塞、咽痛、咽部异物感等症状,需要通过鼻镜等进行鉴别。
急性外耳道炎
相似点:均出现耳痛。
不同点:急性外耳道炎可出现耳郭牵拉痛,多无听力下降等症状。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变应(过敏)原。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飞机着陆后立即送入气压舱治疗或吸入含氦的氧气。含氦的氧气易进入咽鼓管,以提高鼓室内压力。
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
滴耳剂
鼓膜穿孔前:1%酚甘油滴耳。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药。
鼓膜穿孔后
清洗:将脓液清洗净,改善症状,促进恢复。常用药物有3%过氧化氢溶液等。
局部抗感染:可以控制感染,促进恢复。常用药物为氧氟沙星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液等。
促进耳道干燥:用于脓液较少、炎症逐渐恢复时。包括硼酸乙醇甘油、硼酸乙醇、氯霉素甘油等,滴耳使用。
滴鼻剂
减充血剂(羟甲唑啉,使用不能超过7天),以及抗组胺药(左旋西替利嗪)或鼻用激素(布地奈德),可缓解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
全身治疗
抗菌药物
可以抑制细菌生长,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第2或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等药物,可通过滴鼻或口服治疗,应按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
黏液溶解促排剂
有利于纤毛的排泄功能,降低咽鼓管黏膜的表面张力和咽鼓管开放的压力。
常用药物有欧龙马、标准桃金娘油、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
解热镇痛药
可以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手术治疗
鼓膜穿刺抽液
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内有积液,药物治疗等方法3个月仍效果不佳时。
直接将中耳的分泌物抽出,抽出后可直接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恢复。
鼓膜切开术
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较重、鼓膜膨出明显,经药物治疗、鼓膜穿刺抽液后效果不佳时;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物较黏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时。
切开后可将分泌物吸净,促进恢复。
鼓膜置管术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用于病情反复或经治疗不能痊愈、中耳内积液黏稠不易排出等情况。
可以改善咽鼓管状态,促进恢复。
乳突切开引流术
用于耳郭后上方出现红肿、压痛,且怀疑发生了急性乳突炎时。
可以改善症状,促进恢复。
预后
治愈情况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大部分经及时治疗可以痊愈或症状得到缓解。部分治愈后可能会反复复发。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部分会在3个月内自愈,30%~40%会反复发作。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轻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一般可改善症状,严重者则听力损害严重。
危害性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未及时治疗可遗留听力下降,或继发颅内感染等。颅内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部分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中耳胆脂瘤等。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可造成耳内剧痛、耳鸣、耳聋加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持营养丰富,食物摄入应种类多样化。
保证饮水充足:成人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
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
避免食用生姜、生蒜、生葱、辣椒、咖喱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避免接触明确过敏的食物。
严禁饮酒。
改善婴儿喂养方式
乳母应避免躺着给婴儿喂奶。
人工喂养应注意奶嘴开孔不宜太大,奶瓶应和婴儿下颌呈30°~40°。
作息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儿童睡眠时间应更长。
避免劳累、熬夜等。
运动管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
婴幼儿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量。
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
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避免受伤。
出现发热或处于急性期时,应减少运动量,或卧床休息。
远离烟草
戒烟,远离“二手烟”。
正确擤鼻涕
鼻腔有分泌物时,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擤鼻,应堵塞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后,再堵塞另一侧鼻孔擤鼻。
预防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等疾病。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加强保暖。
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
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密集人群,尽量减少在密闭公共场所停留的时间。
正确擤鼻:两侧交替擤,一次擤一侧,不可用力。擤鼻和打喷嚏时,都不要用力过于猛烈。
注意喂奶姿势:最好采取坐位进行哺乳。躺喂时应将婴儿的头部稍稍抬起,使头高于胃的水平。喂奶时一定要注意溢奶、呛奶等情况,在躺喂结束后一定要及时把婴儿竖抱起来拍嗝。
保持耳内干燥:给儿童洗澡、洗头时,可以使用有护耳的专用帽子;游泳时戴专用耳塞。
避免耳外伤,不要擅自将棉签伸入耳道清理。
避免在不洁净的水中浸泡、游泳。
航空及潜水作业者应定期体检。
咽鼓管功能失常者,应及时治疗、暂停飞行或作业。
咽鼓管功能正常者,作业或航空时应不断做吞咽动作,促使咽鼓管不断开放。
参考文献
[1]
许政敏,张建基.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02):81-84.
[2]
孙虹,张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于学忠,周荣斌.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急诊医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5]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6]
Browning GG, Rovers MM, Williamson I, Lous J, Burton MJ. Grommets (ventilation tubes) for hearing loss associated with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children.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0, (10): CD001801.
[7]
van den Aardweg MT, Schilder AG, Herkert E, Boonacker CW, Rovers MM. Adenoidectomy for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0, (1): CD007810.
[8]
Griffin G, Flynn CA. Antihistamines and/or decongestants for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 in children.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1, (9): CD003423.
[9]
Jung TT, Alper CM, Hellstrom SO, Hunter LL, Casselbrant ML, Groth A, Kemaloglu YK, Kim SG, Lim D, Nittrouer S, Park KH, Sabo D, Spratley J. Panel 8: Complications and sequelae.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3, 148(4 Suppl): E122-43.
[10]
Lieberthal AS, Carroll AE, Chonmaitree T, Ganiats TG, Hoberman A, Jackson MA, Joffe MD, Miller DT, Rosenfeld RM, Sevilla XD, Schwartz RH, Thomas PA, Tunkel DE.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otitis media. Pediatrics, 2013, 131(3): e964-99.
[11]
Rosenfeld RM, Schwartz SR, Pynnonen MA, Tunkel DE, Hussey HM, Fichera JS, Grimes AM, Hackell JM, Harrison MF, Haskell H, Haynes DS, Kim TW, Lafreniere DC, LeBlanc K, Mackey WL, Netterville JL, Pipan ME, Raol NP, Schellhase KG.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ympanostomy tubes in children.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3, 149(1 Suppl): S1-35.
[12]
Rosenfeld RM, Shin JJ, Schwartz SR, Coggins R, Gagnon L, Hackell JM, Hoelting D, Hunter LL, Kummer AW, Payne SC, Poe DS, Veling M, Vila PM, Walsh SA, Corrigan M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Update).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6, 154(1 Suppl): S1–S41.
[13]
Sjoukes A, Venekamp RP, van de Pol AC, Hay AD, Little P, Schilder AG, Damoiseaux RA. Paracetamol (acetaminophen) o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lone or combined, for pain relief in acute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6, 2016(12): CD011534.
[14]
Head K, Chong LY, Bhutta MF, Morris PS, Vijayasekaran S, Burton MJ, Schilder AG, Brennan-Jones CG. Antibiotics versus topical antiseptics for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1(11): CD013056.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