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妊娠期阴道炎是指怀孕后至分娩生产前发生的阴道炎症
主要表现为孕期阴部瘙痒、疼痛、灼烧感,白带增多等
多与细菌感染、阴道毛滴虫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有关
以药物治疗为主
定义
妊娠期阴道炎是指怀孕后至分娩生产前发生的阴道炎症,多与细菌感染、生殖道毛滴虫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有关。
妊娠期阴道炎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稠厚,呈白色豆腐渣状或凝乳样,同时,会出现外阴和阴道瘙痒、灼痛,排尿时疼痛,伴有尿急、尿频等。
分类
妊娠期阴道炎依据病因主要分为3种[1]。
细菌性阴道病:由细菌感染,以及支原体引起混合感染所致的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内毛滴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
发病情况
妊娠期阴道炎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
不过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5%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病[1]。
病因
致病原因
妊娠期阴道炎多与细菌感染、阴道毛滴虫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有关[1]。
细菌性阴道病
孕期由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以及支原体引起混合感染导致的阴道炎[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孕期由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
滴虫性阴道炎
孕期由阴道内毛滴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3]。
诱发因素
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激素水平增高,使阴道处于弱酸性的环境,而细菌、假丝酵母菌等致病微生物在弱酸环境下最容易生长繁殖,所以这期间容易患阴道疾病。
不注意个人卫生,粪便污染阴道,容易出现孕期阴道炎。
穿紧身化纤内裤,透气性差,容易出现孕期阴道炎。
糖尿病和肥胖可使外阴局部温度与湿度增加,这样的环境更适宜细菌、假丝酵母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容易引发孕期阴道炎。
孕期不洁性交容易引发阴道炎。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均可使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大为增加[4]。
症状
主要症状
妊娠期阴道炎主要表现为阴部瘙痒、疼痛、灼烧感,白带增多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孕期阴道炎症状有所不同。
细菌性阴道病
因细菌感染导致的孕期阴道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带有鱼腥臭味,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性交后症状加重[2]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由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引起的孕期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部分患者有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
滴虫性阴道炎
由于阴道内毛滴虫感染引起的孕期阴道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出现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阴道的分泌物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有臭味。
若合并尿道感染,可发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3]。
并发症
胎膜早破
当引起孕期阴道炎的致病微生物,上行通过宫颈口侵入到胎膜部位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胎膜局部张力降低,从而引起胎膜早破。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有液体流出、子宫压痛等。
宫内感染
孕期阴道炎逆行感染,会引起宫内感染,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体温多会在37.5℃以上)、阴道流血、分泌物增多,伴有恶臭味出现,胎儿心率加快、胎动异常等。
流产、早产、死胎
当孕期阴道炎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流产、早产,甚至死胎。
就医
就医科室
妇产科
孕期出现白带增多、外阴和阴道瘙痒、灼痛,排尿时疼痛,伴有尿急、尿频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妇产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注意清洗外阴,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
就医前应避免阴道冲洗和用药。
就医前一晚避免性生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白带增多、分泌物增多的现象?
是否有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
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
病史清单
是否曾经感染过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
是否有过不洁性生活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或全身用药:替硝唑、甲硝唑、克林霉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曾经感染过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或有过不洁性生活史,经常穿紧身化纤内裤、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有白带增多、外阴和阴道瘙痒、灼痛,排尿时疼痛,伴有尿急、尿频等症状。
体征:阴道壁黏附分泌物,细菌感染阴道黏膜可无明显充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感染可有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
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
检查目的:判断是否存在阴道毛滴虫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
检查意义:显微镜下检查找到芽胞及真菌菌丝,提示假丝酵母菌感染。镜下可见波状运动的滴虫和增多的白细胞,提示阴道毛滴虫感染。镜下线索细胞数量占鳞状上皮细胞比例大于20% ,可以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检查注意事项: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避免阴道冲洗或局部用药[2]。
阴道分泌物培养检查法
检查目的:对可疑病人,多次阴道分泌物镜下检查未检出滴虫、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可采用培养法[5]。
检查意义:阳性率更高,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检查注意事项: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避免阴道冲洗或局部用药。
体格检查
阴道检查
检查目的:可以辅助诊断是否有阴道炎症。
检查意义:可以观察到外阴、阴道以及宫颈局部是否有充血、水肿情况,同时观察阴道分泌物是否正常。
检查注意事项:保持外阴清洁,检查前1天不可同房,不可使用阴道药物,不可灌洗阴道,尽量穿便于穿脱的衣物。
盆腔检查
检查目的: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宫腔感染等情况。
检查意义:腹部触诊,查看子宫体是否存在压痛及反跳痛。
检查注意事项:保持外阴清洁,检查前一天不可同房,不可使用阴道药物,不可灌洗阴道,尽量穿便于穿脱的衣物。在检查当天的早晨,要清空大便,检查前十分钟要排小便。
治疗
治疗目的:治愈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滴虫阴道炎
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1]。
药物的作用:抗菌消炎,抑制细菌生长,减轻患者症状。
用药注意事项:部分患者可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皮疹等。甲硝唑虽可透过胎盘,但未发现妊娠期应用甲硝唑会增加胎儿畸形或机体细胞突变的风险,但替硝唑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应避免应用。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常用药物包括:克霉唑。
药物的作用: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瘙痒症状及小便疼痛等。
用药注意事项:部分患者使用后会导致阴道出现红肿、充血,灼痛感的表现,需尽快停药。妊娠期以局部用药为主,以小剂量长疗程为佳。伴侣有龟头炎症者,需要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及治疗,预防女性重复感染。
细菌性阴道病
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克林霉素等。
药物的作用:抗菌消炎,抑制细菌生长。
用药注意事项:可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皮疹等,甲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24小时内禁止饮酒。局部用药可快速缓解症状,但不易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停药后易复发,用药时可能有阴道灼痛感。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孕期阴道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严重的话会引起盆腔感染,胎儿发生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等,甚至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等[6-8]。
治疗后
孕期阴道炎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卫生条件不好、免疫力低下或再次感染时会复发。
危害性
对孕妇的影响
孕期阴道炎逆行感染,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有液体流出、阴道流血、子宫压痛、下腹疼痛、发热(体温多会在37.5℃以上)等。
对胎儿的影响
孕期阴道炎逆行感染,会导致胎儿心率加快、胎动异常,胎儿发生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等,甚至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注意饮食营养,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卫生管理
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穿棉质内裤,并且勤换,洗后的内裤放在太阳下爆晒,避免滋生细菌。
不与他人共用浴巾、浴盆。
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致病微生物带至阴道。
心理支持
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以免降低机体免疫力,使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阴部瘙痒、疼痛、灼烧感,白带增多,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分泌物异味等情况是否出现好转,如症状持续或有加重趋势,需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复查的重要性:定期复查有助于观察孕期阴道炎恢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致病菌,降低复发风险。
复查的时间:用药结束3~7天以后复查。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阴道分泌物检查。
预防
定期进行妇科体检,若孕前发现细菌感染、阴道毛滴虫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可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勤换洗;不要坐浴,以免增加感染几率。
注意性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应禁止性生活。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穿紧身化纤内裤;不与他人公用浴巾、浴盆、毛巾等。
注意消毒公共浴池、马桶、衣物等传播中介。
避免滥用阴道灌洗和阴道用药,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避免滥用,造成体内菌群失调。
加强锻炼,肥胖人群适当减重,增强体质。
不要过多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9]。
参考文献
[1]
谢幸,孔北华,等. 妇产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01):3-6.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01):7-10.
[4]
张惜阴. 实用妇产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01):15-18.
[6]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需氧菌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01):11-14.
[7]
Li H, Dong M, et al. Mixed Vaginitis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2 Mar 28;12:798738.
[8]
徐丛剑,华克勤. 实用妇产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9]
何萃华. 协和怀孕大百科.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