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男性型脱发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一种主要发生于男性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属于雄激素性脱发中的一种类型
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雄激素等因素相关
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联合治疗
定义
男性型脱发指一种以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为特征的雄激素性脱发,主要发生于男性,也可见于少数女性。常发生在青春期及青春期后,可导致毛囊微小化和毛发进行性减少从而引起非瘢痕性秃发。
男性型脱发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是男性秃发的最常见类型,具有高度遗传倾向[1-3]
男性型脱发与脂溢性皮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男性型脱发中起重要作用的二氢睾酮也可以激活皮脂腺,故在脂溢性皮炎中也起作用。
发病情况
男性型脱发的流行病学数据尚缺乏更多权威资料。
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个城市的调查中发现,我国雄激素性脱发的患病率男性约为21.3%,女性约为6%[4] ,其中男性绝大多数为男性型脱发模式。
病因
致病原因
男性型脱发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1-4]
遗传因素
男性型脱发具有遗传倾向性,但尚未发现致病基因。
我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中有53.3%~63.9%的有家族遗传史,故认为有脱发家族史的人群好发[3-4]
雄激素和5α-还原酶因素
头皮毛囊作为雄激素的靶器官之一,当全身和局部雄激素代谢的异常后可导致毛囊损伤,引起秃发,是导致男性型脱发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睾酮和雄烯二酮通过5α-还原酶催化转化为二氢睾酮(DHT),与雄激素受体结合能力是睾酮的3~5倍。二氢睾酮是导致男性型脱发的重要因素。
症状
主要症状
男性型脱发主要在青春期和青春期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1-4]
起初从前额和两颞开始,发际线后移,两侧头发开始变纤细、稀疏,逐渐向头顶延伸,额部发际线向后退缩,头顶头发也逐渐开始脱落。
部分可从头顶部头发开始脱落,也有前额和头顶部头发同时脱落。
随病情进展,前额变高形成“高额”,呈V字形秃发。
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严重时仅枕部及两颞残留头发,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
秃发处皮肤光滑,可见纤细毳毛,皮肤无萎缩,可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加。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科
若出现前额发际线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或皮肤性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就医前1~2天不洗头,以便于进行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前额发际线后移?
头顶部毛发是否出现进行性减少和变细症状?
从什么时候开始脱发的?
脱发的频率是怎样的,偶尔还是持续性?
脱发时逐渐出现的还是突然出现大量脱发?
发量比之前减少了多少?
病史清单
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有无脱发病史?
近期是否有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等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拉发试验
皮肤镜、毛发镜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那雄胺、米诺地尔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男性型脱发的诊断一般不借助于实验室检查,根据家族史和秃发特殊模式可以诊断[1-4]
病史
可能有脱发家族史。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
其它检查
拉发试验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排除营养不良、药物等引起的休止期脱发。
患者5天内不洗发,以拇指和示指拉起一束头发,约五六十根,轻轻顺毛干向发梢方向滑动,计数拔下的毛发数,少于5根为阴性结果;男性型脱发往往为阴性。
注意事项:刚洗头之后做拉发试验不准确。
皮肤镜和毛发镜检查
男性型脱发的皮肤镜征象特点是毛发粗细不均,毛干直径的差异>20%,还可见毳毛增多。
注意事项:检查之前应至少48~72小时不洗头。
分级
男性型脱发根据秃发的分布和程度主要是按照Hamilton-Norwood分级分为7级(I~VII级)12种分型,多数不超过IV级[1,4-5]
鉴别诊断
营养不良导致的脱发
相似点:减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也可出现脱发。
不同点:这类原因引起的脱发大多有明确的病因,可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等表现,拉发试验阳性,与男性型脱发不符。
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脱发
相似点: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等内分泌疾患亦可导致脱发。
不同点:这类原因引起的脱发可相应的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性激素紊乱等表现,拉发试验阳性,与男性型脱发不符。
药物导致的脱发
相似点:维A酸类、特比萘芬、化疗药物等许多药物亦可导致脱发。
不同点:这类原因引起的脱发大多有明确的用药史,拉发试验阳性,与男性型脱发不符。
斑秃
相似点:明显的脱发。
不同点:斑秃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斑片状秃发,急性发作时出现一个或多个圆形斑片状秃发区,边界比较清楚。除了头发,还可能累及眉毛、睫毛、胡须等身体其他部位毛发。
治疗
治疗目的:无法彻底治愈,但早诊断、早治疗,可缓解脱发情况,改善患者美观。
治疗原则: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毛发移植等方法进行联合治疗[1-4,6-8]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常用药物为5%或2%浓度的米诺地尔。能刺激真皮毛乳头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扩张头皮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毛发生长。
系统用药
非那雄胺
非那雄胺是5α还原酶抑制剂,使血循环和头皮中的二氢睾酮浓度降低,从而使萎缩的毛发恢复生长。
注意事项:如治疗1年后仍无明显疗效建议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育龄女性禁用。
度他雄胺
度他雄胺也是5α还原酶抑制剂,药效比非那雄胺稍强。国外已批准用于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我国尚未获批相应适应证。
其他药物
氨基酸、维生素、抗氧化剂等是临床上常用的男性型脱发辅助治疗药物。
手术治疗
毛发移植
适应证
经过治疗脱发已经趋于稳定。
枕部毛发较密,有足够可供移植的毛发来源。
经过正规药物治疗脱发已经得到控制或稳定,或脱发已有一定改善,但希望通过手术进一步改善者。
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主要手术提取方式有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术(FUT)和毛囊单位钻取术(FUE)。
禁忌证
患严重的内脏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者。
供区毛发质量太差。
术区存在尚未控制的感染。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注意事项
植发前和植发后均需要继续使用药物来维持秃发区非移植毛发的生长状态。
其它治疗
重度男性型脱发患者若经药物或手术治疗无效时可使用发片、假发等进行遮盖。
预后
治愈情况
男性型脱发目前无法彻底治愈,经及时治疗后大多可有得到改善,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预后良好。
危害性
男性型脱发可影响患者美观,给患者带来精神及心理压力,易诱发心理障碍。可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严重的男性型脱发患者,由于头皮失去了毛发的保护作用,头皮暴露,慢性光损伤加重,可能更容易患光线性角化病和其他皮肤恶性肿瘤[1-4]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男性型脱发一般无特殊饮食禁忌。遵循一般健康饮食原则即可,保持营养均衡。
生活管理
保证一定的洗头频率以维持头皮健康,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动作宜轻柔,避免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及洗发剂。
避免过勤的烫发、染发。
梳头时动作宜轻柔,勿生拉硬拽,头发不宜扎得太紧[9-11]
预防
本病与遗传相关,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2版. 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廖万清,陈洪铎. 皮肤性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82-186.
[5]
Wirya CT, Wu W, Wu K. Classification of Male-pattern Hair Loss. Int J Trichology. 2017 Jul-Sep;9(3):95-100.
[6]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7]
博洛格尼,谢弗,塞隆. 皮肤病学[M]. 4版. 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2019.
[8]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 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9]
王蕾,蒋红. 实用皮肤病护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10]
吴欣娟.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二)[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11]
Hair loss.[2022-10-20](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air-loss/symptoms-causes/syc-20372926)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