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新生儿腹泻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新生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儿科、消化内科
临床症状
轻症腹泻每日10次以下,食欲差;重症腹泻10次以上,伴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厥冷等。
危害
重度腹泻者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及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昏迷等。
并发症
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病等。
检查
血常规、电解质检查、便常规、粪便培养等。
诊断
根据不当喂养及感染史,患儿每日腹泻10余次、食欲差、精神萎靡等,结合粪便培养及电解质检查等可确诊。
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等。
治愈性
轻者多可治愈,重者若与其他感染并存,可影响其生长发育。
饮食建议
轻者继续母乳喂养,吐泻严重者可暂时禁食,禁食期间静脉补充液体和营养。
病因
流行病学
夏秋季多见。
病因
可由喂养不当、外界环境改变,细菌、病毒感染及胃肠道外感染等因素所致。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轻症腹泻每日10次以下,食欲差,少有呕吐,无发热,全身情况尚好。
2.重症腹泻每日10次以上,频繁呕吐,可有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尿少、四肢冷厥、腹胀、体温不升或发热。
3.粪便有奶瓣,有少量水分,或呈深绿色稀便,有少量黏液,无脓血。
诊断依据
根据不当喂养及感染史,患儿每日腹泻10余次、食欲差、精神萎靡等,结合粪便培养及电解质检查等可确诊。
治疗
治疗方针
治疗重点是治疗原发病、防治水电解质紊乱,在有明确细菌感染时可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等。
药物治疗
1.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或口服含糖盐液,可酌情输全血、血浆、必需氨基酸、脂肪乳等。
2.控制感染,可选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口服或注射。病毒感染者,不必应用抗生素。真菌感染者,可用制霉菌素。
3.恢复肠道正常菌群药,常用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
4.肠黏膜保护药,可用思密达等。
预后情况
轻者多可治愈,重者若与其他感染并存,可影响其生长发育。
护理
日常护理
1.强调注意家长及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新生儿食具每日煮沸消毒1次,用前再用沸水冲洗1次。
2.家人有腹泻者,禁止接触新生儿,并积极治疗。
3.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
4.防止臀部尿布皮炎、感染及压疮。
5.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过热或受凉。
6.做好出入量记录,观察尿量、粪便性状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添加辅食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注意合理喂养。此外,夏季多喂白开水或果汁等。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