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脑桥出血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出血灶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多由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别名
桥脑出血
临床症状
昏迷、肢体瘫痪、双眼同向凝视、双侧瞳孔“针尖”样改变、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眼球浮动等。
危害
大量出血可于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昏迷、四肢瘫痪等,危及生命。
并发症
脑水肿、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检查
CT
诊断
根据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眼部异常等表现,结合颅脑CT可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
降压、控制脑水肿,防治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必要时手术治疗。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挽救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和降低复发率。死亡率极高。
饮食建议
1.意识障碍和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时,后放置胃管。2.急性期后以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宜,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病因
流行病学
多见于老年人。
病因
动脉硬化、高血压是主要病因。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大量出血可于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昏迷,四肢瘫痪,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等去皮质强直发作,双侧瞳孔“针尖”样改变并于正中位固定,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躯干持续39℃以上而四肢不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和眼球浮动(双眼间隔约5秒的下跳性移动)等。2.小量出血表现为交叉性瘫痪或轻偏瘫,双眼同向凝视,可无意识障碍。
诊断依据
通常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突然出现昏迷、肢体瘫痪、双眼同向凝视、双侧“针尖”样改变并于正中位固定、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眼球浮动等表现。颅脑CT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治疗
治疗方针
降压、控制脑水肿,防治并发症,支持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控制血压急性期应用少量降压药控制血压,急性期后可常规用药控制血压。控制脑水肿常用皮质激素或脱水剂如甘露醇、呋塞米等或血浆白蛋白。防治并发症如出现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应给予抗生素或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
手术治疗
宜在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其他治疗
1.支持治疗重症须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高热、多汗、呕吐或腹泻患者还需适当增加入液量。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2.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预后情况
预后与意识水平有关,昏迷患者通常手术效果不佳,预后较差。
护理
日常护理
卧床休息,急性期应防止意外损伤,如坠床、跌倒等。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遵医嘱合理康复锻炼。
饮食调理
意识障碍和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时,后放置胃管。急性期后以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宜,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