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很少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因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有先天性缺陷,导致血浆中缺乏纤维蛋白原。正常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为2.0~4.0g/L,低于0.6~0.8g/L则发生出血。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血液病科
临床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是出血。
危害
病情严重会并发小儿颅内出血导致死亡。
并发症
小儿颅内出血、自发性脾破裂。
检查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血时间等。
诊断
根据阳性家族史,出血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根治疗法,仍以替代治疗为主。
治愈性
可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
饮食建议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病因
流行病学
男女均可罹患,在其直系亲属中常有近亲结婚史。
病因
与遗传有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FGA、FGB、FGG三个基因,引起纤维蛋白原缺乏的突变皆为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
传播途径
无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是出血。多数自新生儿开始发病,患者将终身表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新生儿表现为脐带残端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关节出血很少见,多数患者外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部分女性患儿成年后月经过多,自发性流产率较高。
诊断依据
1.患者有阳性家族史,自幼发病,有出血的临床表现。2.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明显减少或缺乏。3.已排除其他原因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治疗
治疗方针
目前尚无根治疗法,仍以替代治疗为主。静脉输注纤维蛋白原制剂。冷沉淀替代治疗。输注正常人血浆。
药物治疗
静脉输注纤维蛋白原制剂缓解症状。
其他治疗
避免应用对血小板功能有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丁生、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免加重出血。本病患者手术或分娩时肯定会有出血,因此应预防性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使其达到止血浓度(0.6~1.0)g/L以上。
预后情况
并发颅内出血时病死率高。
护理
日常护理
避免受伤出血及服用对血小板功能有损伤的药物。
饮食调理
1.宜吃清淡、低盐的食物;宜吃无酒精等刺激性的食物;宜吃低脂肪酸的食物。2.忌吃含有雄激素的食物;忌吃含有兴奋剂的食物。
其他注意
本病患者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延长,加入正常血浆或正常纤维蛋白原均可纠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