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脑外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脑外伤是指由于外力造成的脑损伤。一般可引起严重后果。不同区域的脑损害可引起不同症状,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等。弥漫性脑损害包括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心跳骤停等。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急诊科、创伤中心
临床症状
肢体无力或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或失语、视觉或听觉异常,意识模糊、昏迷等。
危害
可引发偏瘫、失语、长期昏迷、植物生存状态、记忆力减退、脑积水、癫痫、颈动脉海绵窦漏等功能障碍。
并发症
颅内血肿、脑疝、偏瘫、失语、长期昏迷、植物生存状态、脑积水、癫痫、颈动脉海绵窦漏、创伤性颅内动脉瘤、颅内异物残留、脑脊液漏、慢性创伤性脑病。
检查
X线片、CT、磁共振成像、腰椎穿刺术等。
诊断
根据外伤史,运动、视觉、听觉异常、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结合X线片、CT、磁共振成像、腰椎穿刺术等结果可诊断。
治疗原则
急性期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处理复合伤,必要时急诊手术。后期防治并发症,加强康复训练,应用药物对症处理。
治愈性
轻者预后较好,重者预后不佳。
饮食建议
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饮食,发热时多饮水。
病因
病因
本病多由头部突然的加速或减速运动、头部快速撞击不能移动的硬物、高空坠落、跌倒、头部遭受暴力等原因所致。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脑震荡患者伤后立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一般30分钟内恢复。醒后患者对受伤当时情景和伤前片刻情况不能回忆。患者可有头痛、呕吐、眩晕、易激惹、情绪不稳,缺乏自信、注意涣散,自助神经症状如皮肤苍白、冷汗,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呼吸浅慢等。2. 脑挫裂伤为较大的暴力引起,患者可有嗜睡、头痛、呕吐、癫痫、瞳孔改变和病理征。3. 脑干损伤和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立即昏迷,持续时间较长,脑干损伤者多有双眼球固定或分离及辐辏,瞳孔等大、中等散大或针尖样缩小、时有不圆、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四肢伸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高热、生命体征不稳定。
诊断依据
1.患者有外伤史。2.患者有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3.CT和或磁共振成像发现血肿、挫伤、水肿。
治疗
治疗方针
急性期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控制颅内压,抢救脑疝,处理复合伤。后期防治并发症,加强康复、理疗,应用药物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有颅内压增高和颅内出血者可予以脱水、止血等治疗。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明显者可予以脱水、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头痛可给予镇痛药,但不宜用麻醉药或吗啡类药品,以免成瘾。头晕可给予苯海拉明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给予谷维素、异丙嗪、γ-氨酪酸、哌甲酯、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兴奋患者可给予奋乃静、地西泮、奥沙西泮等;抑郁患者可给予谷氨酸、γ-氨酪酸。
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急性期可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挫伤和碎裂脑组织清除术、内减压术、颅内压监测植入术、脑室外引流术、去骨瓣减压术等。后期有脑积水者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有骨瓣缺损者可行颅骨修补术。
其他治疗
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患者康复治疗。关心病情,悉心开导,解除患者对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医治”的误解。避免外界的各种不良刺激,纠正不良习惯和嗜好。
预后情况
轻者预后较好,重者预后不佳。
护理
日常护理
1.关心病情,悉心开导,解除患者对“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医治”的误解。2.患者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用脑和劳累。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尤应注意骶尾部、足跟、耳廓等骨隆突部位。4.定期门诊复査,如出现原有症状加重、头痛、呕吐、抽搐等应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饮食,发热时多饮水。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