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阑尾残端炎又称阑尾残株炎,是指阑尾切除术后根部残留过长而导致的阑尾残端发炎,是阑尾切除术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
病因
1.阑尾根部内陷或位于浆膜下,界限不清。
2.阑尾局部炎症水肿严重,与周围组织粘连,阑尾根部与盲肠交界处解剖不清。
3.手术过程中,因患者肥胖、切口较小或麻醉效果等原因,导致阑尾显露不清,手术野暴露不佳。
4.回盲皱襞的位置异常,部分阑尾根部被其遮盖。
症状
1.本病可发生于术后数日甚至数年。
2.症状可与阑尾炎相似。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右下腹局限性压痛,还可触及痛性包块。
3.主要体征是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或)腹膜刺激征。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大于正常值。
2.X线钡剂灌肠透视检查
可见阑尾残端钡剂充盈或不规则充盈,残端过长,局部有明显触痛,有时也可不显影。
3.CT检查
显示阑尾管腔闭塞、增厚、积液或明显扩张。
4.B超检查
具有阑尾残端炎症的表现,残端呈低回声的管状结构,横切时可出现“靶样”图像。化脓性残端炎时还可在残端腔内无回声区见强回声光点。
诊断
1.临床表现
凡阑尾切除术后再次出现类似阑尾炎征象或没有办法解释的右下腹痛,应考虑到阑尾残端炎的可能。
2.辅助检查
(1)B超检查可为阑尾残端炎的诊断提供依据,对超声检查阴性而腹腔炎体征明显的患者,应强调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2)X线钡剂灌肠透视检查可见阑尾残端显影。
(3)腹部CT检查可用于诊断阑尾残端炎。
治疗
1.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以行阑尾残端切除为主。
2.若残端坏死,首先应清除坏死组织,用盲肠壁缝合覆盖,或行回盲部切除或部分盲肠切除,以防止发生肠瘘。
预防
1.阑尾切除术时应充分掌握阑尾的解剖特点,手术时必须确定其根部的位置。炎症严重但是不能确定根部位置的患者可行全阑尾切除术。
2.阑尾残端的长度通常不宜超过1cm。
3.充分暴露手术野,可从尖端细心地分离至根部才可切除。
4.若阑尾根部与盲肠有严重粘连,或者被回盲皱襞所遮盖时,应小心分离至根部时再行切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