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肺癌转移是指原发于肺部的恶性肿瘤,通过直接浸润、血行、淋巴或脱落后种植等方式转移到肺内或肺外的组织或器官,形成新的病灶。其临床表现除肺癌常见的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外,还出现相应转移部位受损的表现。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肿瘤科
临床症状
咳嗽、痰血、气促、发热、体重下降,侵犯部位症状如胸痛、声音嘶哑、头痛、骨痛、黄疸等。
危害
造成多系统损伤,可危及生命。
并发症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综合征、病理性骨折等。
检查
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X线片、CT、磁共振成像、PET-CT、支气管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根据病史及患者肺外表现,结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
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治愈性
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饮食建议
清淡饮食,补充营养,按患者喜好准备饮食。
病因
病因
肿瘤通过直接浸润、血行、淋巴或种植等方式转移至其他组织或器官。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原发病表现(1)胸痛:近半数患者可有模糊或难以描述的胸痛或钝痛,可在呼吸、咳嗽时加重。(2)声音嘶哑:肿瘤侵犯转移至纵膈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3)吞咽困难:肿瘤侵犯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4)胸水:肿瘤转移累及胸膜,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胸水。(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可引起颜面部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前胸壁可见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6)Horner综合征:肿瘤侵犯颈部交感神经,可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侵犯臂丛神经可引起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灼烧样疼痛,夜间加重。2.转移部位症状(1)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还可有癫痫发作、偏瘫、定向力障碍、语言障碍、痴呆、肌无力等。(2)转移至骨骼:可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压迫脊髓可有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放射性疼痛等表现,转移至关节可引起关节腔积液。(3)转移至腹部: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4)转移至淋巴结:多无症状,体检科触及固定且坚硬的淋巴结,多无触痛。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肺癌病史,结合体格检查所见及X线片、CT、磁共振成像、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可以转移部位症状为首发表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其确诊则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B超、CT和磁共振成像中的一种或几种检查。PET-CT对于综合评估全身病情具有优势。
治疗
治疗方针
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1.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镇痛、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治疗。2.溶骨性骨转移可选择双膦酸盐。3.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颅内压升高症状时,可使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4.对于肿瘤具有特异性遗传学变异的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
放化疗
1.放疗: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都有重要意义,应根据肺癌的病理分型、分期及转移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案。2.化疗: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疾病分期以及身体状况选择化疗方案。
手术治疗
对于肺癌转移的患者,手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通过与放疗、化疗的结合延长生存期,但手术与否应根据原发肿瘤及转移情况、病人耐受程度、预后等决定,具体术式也因转移部位不同而不同。
预后情况
疾病晚期表现,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以期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护理
日常护理
1.严格戒烟,改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坚持治疗,预防感染等并发症。3.对于终末期患者应注意临终关怀,尽量缓解患者痛苦,改善其生存质量。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补充营养,按患者喜好准备饮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