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炎性乳癌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早期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大,随后出现乳房发红、变硬,皮肤增厚,可伴疼痛及橘皮样改变。本病发病常急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年龄28~60岁,约20%发生在妊娠哺乳期。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肿瘤外科、普通外科
别名
急性乳腺癌、癌性乳腺炎、丹毒样乳腺癌。
临床症状
早期乳房无痛性迅速增大,随后出现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压痛,可伴橘皮样改变。
危害
本病恶性程度高,生存率较低。
检查
血常规、乳腺钼靶X摄片、B超、CT、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依据早期乳房无痛性迅速增大,随后出现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压痛等表现,结合B超、乳腺钼靶X摄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诊断。
治疗原则
多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饮食建议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食物,忌烟酒。
病因
流行病学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年龄28~60岁。
病因
本病病因尚无统一认识,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以红、肿、热、痛、压痛的乳房皮肤症状就诊,仅约50%伴有肿块。通常发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全乳弥漫性硬化或局限于某一象限或一半乳房硬化,乳房皮肤增厚变硬,有皱嵴,水肿似橘皮样,厚而不平整,最初皮肤呈粉红色,很快变成似淤血的紫红色,呈丹毒样改变。乳房增大,皮温高,触之韧感,常见乳头干裂、结痂和内陷。
其他症状
腋区疼痛、乳头痒、上肢水肿和骨痛等。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压痛,仅有约50%伴有肿块。通常发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全乳弥漫性硬化或局限于某一象限或一半乳房硬化,乳房皮肤增厚变硬,有皱嵴,水肿似橘皮样,厚而不平整,最初皮肤呈粉红色,很快变成似淤血的紫红色,呈丹毒样改变。乳房增大,皮温高,触之韧感,常见乳头干裂、结痂和内陷。2.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可作为排除乳腺炎的依据。(2)乳腺钼靶X摄片:能清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可以发现肿块的边缘、形态、密度和大小及有无钙化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3)B超:可显示清晰乳腺的内部结构,并区别乳房肿块的大小、部位、质地和正常组织,有助于鉴别乳腺增生、乳腺炎及乳腺癌等。(4)CT:胸部和上腹部CT检查为排除或肯定肺、肝、腹腔或骨等全身转移提供依据。(5)组织病理学检查:光镜下发现乳腺及皮肤组织内大量淋巴管癌栓作为诊断的依据。
治疗
治疗方针
多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对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可应用内分泌药物治疗,如他莫昔芬等。
放化疗
化疗为炎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放疗对于化疗后仍不能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以及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仍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
只有在化疗和放疗后,局部病变缓解,才考虑行手术治疗。
预后情况
本病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乳房皮肤清洁,避免穿紧身的衣服。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遵医嘱定期复查。
饮食调理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食物,忌烟酒。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