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胃低分化腺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分化程度较低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迅速。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肿瘤科、消化内科
临床症状
上腹隐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消瘦、呕血、黑便、贫血、腹水等。
危害
本病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多可危及生命。
检查
X线钡餐检查、纤维胃镜检查、腹部超声、螺旋CT与正电子发射成像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诊断
根据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消瘦、呕血、黑便、腹水等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多可诊断。
治疗原则
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支持治疗等综合方法治疗。
治愈性
预后较差。
饮食建议
注意饮食卫生,予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呕血或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予以静脉补充营养。
病因
病因
发病与地域及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减退、乏力。当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晚期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诊断依据
1.40岁以后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明显食欲减退和消瘦。
2.X线钡餐检查
采用气钡双重造影,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作出诊断。
3.纤维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可获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采用带超声探头的纤维胃镜,对病变区域进行超声探测成像,有助于了解肿瘤浸润深度以及周围脏器和淋巴结有无侵犯和转移。
治疗
治疗方针
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支持治疗等综合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的口服化学治疗药物有替加氟、优福定、氟铁龙等。常用的静脉化学治疗药物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阿霉素、依托泊苷、甲酰四氢叶酸钙等。
放化疗
1.化学药物治疗用于根治性手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延长生存期。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适量化学药物治疗,能减缓肿瘤的发展速度,改善症状,有一定的近期效果。
2.本病对放射治疗有一定敏感性,术前、术后均可应用。术前放射治疗,可缩小癌肿,提高手术切除概率;术后放射治疗,可消灭可能存在的残留病灶,以防止转移和复发。
手术治疗
胃低分化腺癌因发展迅速,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故多采取姑息性手术切除。
其他治疗
1.靶向治疗
可针对性地损伤癌细胞,减轻正常细胞损害。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细胞凋亡促进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2.免疫治疗
包括非特异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卡介苗、香菇多糖等;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及过继性免疫治疗如淋巴细胞激活后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的临床应用。
3.支持治疗
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包括镇痛、纠正贫血、改善食欲、改善营养状态、缓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疗等。
预后情况
预后较差。
护理
日常护理
1.积极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治疗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2.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1.改变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和牛奶,鲜鱼、肉、蛋。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进食不宜过快、过烫、过硬;少食熏腌食品,避免高盐饮食。
3.少饮烈性酒,不吸烟。
4.做好粮食的防霉去霉工作,保护饮用水的卫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