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胰岛细胞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胰岛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源性胰腺肿瘤。临床上分两类:一类分泌较多激素引起临床症状,称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另一类分泌激素量少,不能引起临床症状,称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按照分泌激素的种类可分为: 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等。以胰岛素瘤最多见,占60%~90%。肿瘤好发于胰体、尾部,通常较小,大多小于2.0 cm。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肿瘤科
别名
胰岛细胞腺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腺肿瘤
临床症状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症状,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低血糖或消化性溃疡。
危害
出现消化道溃疡,胰岛细胞瘤恶化可危及生命等。
并发症
低血糖、消化性溃疡。
检查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检查、血糖、B超、CT、MRI等。
诊断
出现清晨或劳累后低血糖,影像学检查发现胰岛占位性变可初步诊断。
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对症支持治疗。
治愈性
疗效大多较好。
饮食建议
伴有并发性糖尿病患者应以糖尿病饮食为主,若低血糖则适当补充含糖类较高的食物。
病因
流行病学
常见于20~5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发病原因不清。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表现为潮红、腹泻、腹痛、体重下降、恶心、呕吐、贫血等。
2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一般无症状。
3.胰岛素瘤
反复发作自发性低血糖,多见于清晨。
4.胃泌素瘤
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偶有腹泻,体重下降。
5.胰高血糖素瘤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皮疹,消化不良。
6.血管活性肽瘤
水样腹泻,低钾低胃酸等。
7.生长抑素瘤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腹痛、腹泻等。
诊断依据
1.出现腹痛、腹泻、低血糖等一系列症状。
2.CT、B超、MRI磁共振显示胰腺占位。
3.血清NSE及组织活检来确定肿瘤性质。
治疗
治疗方针
根据病情决定手术或化疗及药物配合治疗。
放化疗
恶性肿瘤术后可进行放化疗治疗,降低恶性肿瘤复发几率,提高存活率。
手术治疗
可以行手术的患者应将肿瘤全部切除,若不能全部清除,应尽量减少肿瘤数量。
预后情况
胰岛细胞瘤手术成功率较高,预后较好。
护理
日常护理
1.合理安排生活,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体力劳动。
2.术后注意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3.适量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
饮食调理
1.伴有并发性糖尿病者应以糖尿病饮食为主。
2.低血糖患者适当增加用餐次数或补充含糖类较高的食物。
3.饮食清淡,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