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湿性坏疽是坏疽的一种,多发生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临床症状
坏死组织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危害
毒性产物及细菌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检查
肢体血流图、超声检查、CTA或MRA动脉造影等。
诊断
依据病史和局部组织坏死肿胀的症状即可初步诊断。
治疗原则
及时明确病因,针对病因给予有效治疗,尽量保留更多的肢体,避免大范围截肢。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避免大范围截肢。
饮食建议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补充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病因
流行病学
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病因
腐败菌感染,坏死组织含水分比较多时形成湿性坏疽。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局部疼痛明显。2.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恶臭。由于病变发展较快,炎症比较弥漫,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诊断依据
0级:无开放性病变,明显供血不足。Ⅰ级:浅表溃疡。可由水疱或其他损伤所致,或自发产生。Ⅱ级:溃疡深达肌腱、韧带、骨关节。Ⅲ级:深部溃烂感染,并有骨髓炎和脓疡窦道形成。Ⅳ级:有趾及和(或)部分足坏疽。Ⅴ级:全足坏疽。
治疗
治疗方针
清创引流、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以提高病人生存率。
药物治疗
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清创、介入或截肢等手术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
原发病治疗。
预后情况
湿性坏疽患者感染严重,病情变化快,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常不可避免截肢的结局。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患肢皮肤干燥,禁用胶布直接贴于创面周围皮肤。2.穿棉袜或棉套,套于患肢而保暖,防止冻伤。3.禁用热敷,以防烫伤。4.防止外伤,适当参加户外活动,经常活动下肢及关节,以增加血液循环,满足供血需要。5.截肢后应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鼓励病人摄入充足的含蛋白质食物。
其他注意
容易引起坏疽的基础疾病患者,应当注意坚持治疗,控制疾病,定期体检。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嗜好,合理运动,如有不适或异常,如肢体麻木、发凉、动脉搏动变弱,以及偶有跛行,应及时就诊检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