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轮状病毒感染是由轮状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为主。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别名
秋季腹泻
临床症状
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
危害
严重时可导致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并发症
肠套叠、胃肠出血、过敏性紫癜、Reye综合征、脑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检查
体检、血常规、粪便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
诊断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及腹泻、排黄色水样便、发热等症状,结合检查结果诊断。
治疗原则
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为主。
治愈性
本病有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积极治疗可减少严重腹泻所致的死亡。
饮食建议
以稀软的营养饭食为主,未断奶的婴儿可照样喂奶;尽量多喝水,水中加少量盐饮用较好。
重要提醒
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服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病因
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发病高峰在秋季。
病因
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它是婴儿与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其中,A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案例都是由A种造成的。
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2~3天。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30%~50%病儿早期出现呼吸道症状。成人感染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儿童少。
其他症状
其他伴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呕吐等。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出现相似肠道症状患者,应注意本病。
2.临床表现
潜伏期较短,起病较急,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部分患儿可伴呼吸道症状。
治疗
治疗方针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对于腹泻者,可口服补液盐溶液(ORS)配方纠正和防止脱水。必要时应予静脉补液治疗。
其他治疗
要按少量多次的原则给患儿增加饮水预防脱水。
预后情况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婴幼儿感染者病情一般较重,病死率高。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护臀部,每次便后都要为患儿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
2.病程中的患儿应休息,尽量少带去公共场所等人多的地方。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空气流通,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3.护理患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患儿用过的所有物品都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饮食调理
只要没有剧烈的呕吐,患儿大多不用禁食。对剧烈呕吐的患儿需要禁食4~6小时后开始逐渐增加喂食。饮食应以稀软的营养饭食为主,未断奶的婴儿可照样喂奶;尽量多喝水,水中加少量盐饮用较好。
其他注意
给婴幼儿接种免疫轮状病毒的疫苗可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