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急性失血性贫血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急性失血性贫血是指因外伤或疾病致血管破裂,或凝血、止血障碍等原因,使大量血液在短期内丢失,影响血容量。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急诊科、血液科
临床症状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眩晕、出汗、呼吸急促等。
危害
可影响血液循环,发生休克,进而累及脑组织等,重症者可死亡。
并发症
休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检查
血常规
诊断
根据急性失血史、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等检查诊断。
治疗原则
进行止血、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治疗。
治愈性
轻症者,经及时治疗,多可治愈,重症者,预后差。
饮食建议
急性期静脉补充营养,恢复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病因
病因
由外伤、外科手术、血管破裂,消化道出血、难产等因素导致大出血引起。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急性失血时,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眩晕、口渴、出汗、心率加快、脉搏细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很快进入昏迷,形成失血性休克。若继续出血,可导致死亡。
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急性失血病史和临床表现。2.贫血发生于急性失血后较短时间内。3.达到贫血的诊断标准。4.急性失血停止2~3天后,贫血不再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自行恢复。
治疗
治疗方针
通过及时止血、扩容、输血等治疗,改善贫血。
药物治疗
1.迅速补充血容量,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在30~40分钟内输入晶体液1000~1500ml,胶体液500ml。2.贫血严重时应及时输血,主要是悬浮红细胞。
手术治疗
按照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必要时紧急手术,以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
预后情况
与失血原因、速度、程度有关,如消化道大出血、恶性肿瘤所致的急性失血性贫血预后较差。
护理
日常护理
1.规律生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3.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4.遵医嘱,按时复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忌辛辣、油腻等食物,忌烟酒、咖啡、浓茶等。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