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肛提肌综合征也称为肛括肌痉挛、慢性直肠痛、梨状窝综合征、一过性结肠痉挛和骨盆张力性肌痛等。临床表现为直肠内和骶尾部发作性疼痛、胀满或压迫感,坐或躺下时加重,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部分患者在夜间因直肠锐痛而惊醒。本病以女性为多见。发病年龄在30~60岁。
病因
本病病因不清,发作时检查发现患者直肠的一侧或两侧有一条较软的肌肉带,据此推断可能是盆腔底部的肌肉痉挛或过度收缩所致。也有报道性生活过后可加重本病,故有人认为与前列腺充血有关。有报道本症与心理压力、紧张及焦虑有关。
症状
临床表现为肛门以上部位痉挛性疼痛,难以准确说出部位,一般持续几分钟或更短。多在夜间发作,患者可在睡眠中痛醒,也有白天发作者。发作间期不等,有长达数月或数年者。本病的显著特点是体格检查和相关性辅助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检查
肛门直肠经彻底检查未能发现其他疼痛性病变。肛门指诊检查肛提肌有压痛,用手指压迫时可使患者感到不适。由于肛提肌一直从后面的尾骨尖至前面的耻骨联合,所以肛门指诊检查时可以摸到肛提肌。此外应该做尾骨触诊,排除尾骨疼痛。
诊断
诊断标准:
过去1年中至少12周有:①慢性或复发性直肠痛;②发作持续达20分钟或以上;③排除了其他直肠痛的原因,如缺血、隐窝炎、肌肉脓肿、肛裂、前列腺炎及孤立性直肠溃疡等。若向后牵拉耻骨直肠肌时肛提肌收紧并有触压痛,则更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需排除血栓性外痔、肛裂或深部肛周脓肿。如有慢性间歇性直肠疼痛和特异性的肛提肌压痛,一般可做出诊断。
治疗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持续增加腹腔内压力向肛门方向传送或可能缓解疼痛;解除患者的紧张心情对减少发作可能有用。可试用手指按摩肛提肌、坐浴、用氨甲酸愈甘醚酯和地西泮等肌松弛剂、静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应避免手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