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眼睑基底细胞癌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发生在眼睑部位的基底细胞癌
早期表现为下睑近内眦部结节状皮损,晚期表现为火山状溃疡
多认为与紫外线照射有关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首选方案
定义
眼睑基底细胞癌是发生在眼睑部位的基底细胞癌,是眼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1]
基底细胞癌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超过75%的基底细胞癌发生在头颈部区域,多见于下眼睑和内眦。
一旦病变侵袭眼眶或发生远处转移,很可能需要进行眶内容剜除术等根治手术,不仅影响患者眼部功能及美观,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表现为眼睑出现半透明、隆起的坚硬珍珠样小结节,后期形成火山样溃疡[2]
发病情况
基底细胞癌是眼附属器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眼睑恶性肿瘤的85%~95%,其次为睑板腺癌和鳞状细胞癌[3]
有资料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基底细胞癌发病率相似,分别为4.51/10万、4.65/10万。50岁以下的女性发病率较高,75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较高[4]
总体而言,60~80岁为发病高峰,近50%的患者发生在此年龄段[5]
相较于室内工作者,长期户外工作者基底细胞癌发病率更高,户外工作者占比为57.4%[6]
病因
致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环境和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基底细胞癌与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7]
紫外线照射
许多基因突变都和紫外线辐射导致的DNA损害有关。紫外线不仅破坏DNA的结构,还损害其修复系统,导致缓慢累积的基因改变,最终肿瘤形成[8]
遗传因素
罹患某些罕见遗传病的患者,例如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着色性干皮病等,发生眼睑基底细胞癌的概率较普通人高。
高危因素
长时间日光照射。
头部、面部曾接受放射线治疗。
年龄≥40岁。
恶性肿瘤家族史。
既往患有其他恶性肿瘤。
症状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好发于下睑近内眦部。
早期症状
无明显不适。病变大部分为结节状皮损。初始可为粉色的小结节、色素痣或老年疣样改变。有时可见表面有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7]
结节隆起较高,质地坚硬,生长缓慢。
晚期症状
可见中央部出现溃疡,边缘呈珍珠样隆起。
溃疡形状如火山口,可见黑褐色素沉着,并逐渐向周围组织侵蚀,引起广泛破坏[1]
病情严重者有持续性出血,病变处睫毛缺失或变白。
累及眼眶时有复视或眼外肌麻痹。
就医
就医科室
眼科
如果眼睑部位出现结节或溃疡,建议及时就医。
肿瘤科
如果怀疑或诊断为眼睑基底细胞癌,建议转至肿瘤科或者邀请肿瘤科会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化妆,不要擦眼影、粘眼睫毛。
就医前不要随意使用滴眼液。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哪些眼部不适?出现多长时间了?
眼睑是否有小结节或溃疡?如有,持续多长时间?
眼睑部小结节或溃疡近期是否变大或颜色有改变?
病史清单
是否有长期接受日光照射及放射接触史?
是否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恶性肿瘤患者?
是否有恶性肿瘤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科常规检查:视力、眼压、眼底、裂隙灯检查。
影像学检查:眼部超声检查、CT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长期户外活动、紫外线照射史。
可能有放射治疗史。
可能有恶性肿瘤家族史。
临床表现
下睑近内眦部出现结节样皮损。初始为粉色的、坚硬的小结节。
晚期形成火山样溃疡,并逐渐向周围组织侵蚀,引起广泛破坏。
病情严重者有持续性出血,病变处睫毛缺失或变白。累及眼眶时有复视或眼外肌麻痹。
眼科检查
视诊、触诊
观察结节或皮损的颜色、形态或大小以及与周围的情况等。
触诊结节的硬度,有无压痛,触诊耳前、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评估有无转移。
裂隙灯检查
可查看结节性肿瘤有无毛细血管扩张,肿瘤所在位置有无睫毛缺失,睑板腺开口有无破坏。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皮肤无破损时可行超声检查。用来判断病变形态、边界及血流情况。
基底细胞癌超声表现为形状不规则占位病变,边界不清,内回声中等,分布不均。
检查过程中患者应尽量平稳呼吸,避免频繁眨眼。
CT检查
通过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向眼眶、鼻窦等部位入侵的深度和骨骼被破坏的程度。
病理学检查
病理性检查是诊断眼睑基底细胞癌的金标准。
基本组织学类型包括结节型、表浅型和浸润型,病理组织学显示癌巢周围细胞常呈栅栏状排列,间质黏液变性,可见人工裂隙。
鉴别诊断
眼睑黑色素瘤
相似点:可见黑色素沉着。
不同点:黑色素瘤多位于睑缘部,以上睑多见,表现为扁平肿物、边界不清、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眼睑基底细胞癌以下睑多见,为边界清晰的结节状[1]。病理检查可予以鉴别。
睑板腺癌
相似点:都可见眼睑结节样隆起。
不同点:睑板腺癌可表现为位于睑板内、皮下或睑缘部的小硬结,外观很像霰粒肿。较眼睑基底细胞癌发病更为迅速,且皮肤组织无溃烂,后期无溃疡形成[1]。病理检查可确诊。
鳞状细胞癌
相似点:可见溃疡性斑块。
不同点:鳞状细胞癌溃疡发展的速度比基底细胞癌迅速,并可有组织坏死和感染,或伴有淋巴结和远部位转移,恶性程度比基底细胞癌要高[1]。依据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
治疗目的:阻滞病变进展,降低复发率,尽可能保留眼睑外观和功能。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是彻底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的首选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不仅复发率低,而且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和减少伤口愈合时间,是目前治疗眼睑BBC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眼睑基底细胞癌。
手术切除,制成冰冻切片或采用莫氏技术对肿瘤边缘进行组织学检查[9]。有研究证实,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边界清楚的低危病变,4mm的切缘可将95%以上的病例完全切除干净[10]
术后需注意观察辅料有无松脱、渗血、渗液。切口是否红肿。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全身反应[11]
药物治疗
Hedgehog通路抑制剂维莫德吉可以改善眼睑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常作为辅助治疗使用。
维莫德吉适应证是无法进行手术或手术失败的晚期眼睑基底细胞癌,以及仅放疗不足以控制的晚期眼睑基底细胞癌。
维莫德吉通过抑制Hedgehog通路上的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d(SMO),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也可作为术前缩小肿瘤体积的辅助治疗方法[1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一种辅助疗法。常用于高风险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的辅助治疗。
单独使用也适用于有高手术风险、基础健康状况差的重症患者,或不愿承担整容毁容风险的患者[10]
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放疗期间禁止用酒精、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擦拭皮肤。洗脸时应用温水、柔软毛巾轻轻擦拭。多饮水、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11]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肿瘤细胞会向眼眶,鼻腔和上颌窦等处的软骨发展,影响眼眶对眼球的保护功能,引起失明、出血或侵犯颅内等严重后果。
还可能会转移至肝、肺脏等器官引起病变,危及患者的生命[2]
治疗后
眼睑基底细胞癌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术后BBC复发的风险为5%~15%[10]
具备以下条件的为低风险眼睑基底细胞癌,复发风险低:皮损直径小于6mm、边缘清晰,病理检查符合结节型、表浅型或其他非侵袭性类型,无复发病史,非免疫缺陷状态,未接受过放疗。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避免长期紫外线照射,避免在日光强烈时(上午11点到下午4点)外出,养成防晒习惯,如外出时抹防晒霜、戴遮阳帽或穿防晒衣等。
戒烟戒酒,增强营养。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洗脸时勿用力擦洗,不要揉眼。
适当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心理支持
家人和朋友要帮助患者了解疾病,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部分患者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和朋友需要给予心理支持,情况严重时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病情监测
术后注意观察切开愈合情况,原病变部位是否出现新的结节或破溃。
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随诊复查
随诊的重要性:可以监测治疗效果,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随诊时间:术后早期每1~4周复查,确保手术切开正常愈合。之后每6~2个月复诊一次。侵袭性病变需要缩短复诊间隔时间[9]
检查项目:视诊和触诊眼睑部位,以及耳前、颌下等部位的淋巴结;以及眼部超声、CT检查等。
预防
了解家族病史,定期体检。
适当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避免长期紫外线照射,养成防晒习惯,如出门打伞或戴防晒帽等。
参考文献
[1]
郭祈涵,马建民. 眼睑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09):1030-1032.
[2]
杨培增,范先群. 眼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王琳艳,陈丽荣,戴喜哲,等. 眼部肿瘤及瘤样病变79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 中华眼科杂志,2019,55(11):847-853.
[4]
Saleh GM, Desai P, Collin JR, et al. Incidence of eyelid basal cell carcinoma in England: 2000-2010[J]. Br J Ophthalmol, 2017, 101(2):209-212.
[5]
Sreekantaswamy S, Endo J, Chen A, et al. Aging and the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J]. Clin Dermatol, 2019, 37(4):373-378.
[6]
罗怡,罗福玲,胡丽,等. 面部基底细胞癌258例临床分析[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0,33(12):929-935.
[7]
Fania L, Didona D, Morese R,et al. Basal Cell Carcinoma: From Pathophysiology to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es[J]. Biomedicines, 2020, 8(11):449.
[8]
Situm M, Buljan M, Bulat V,et al. The role of UV radi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Coll Antropol[J], 2008, 32(Suppl 2):167-170.
[9]
Gervasio KA, Peck TJ. Wills眼科手册:第8版[M]. 曲毅,主译.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10]
Furdova A, Kapitanova K, Kollarova A, et al. Periocular basal cell caarcinoma-clinical perspectives[J]. Oncol Rev, 2020,14(1):420.
[11]
马张芳. 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7):637-638.
[12]
Demirci H, Worden F, Nelson CC, et al. Efficacy of Vismodegib (Erivedge) for Basal Cell Carcinoma Involving the Orbit and Periocular Area[J]. Ophthalmic Plast Reconstr Surg, 2015, 31(6):463-466.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