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坐骨疝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腹腔脏器或组织经坐骨大孔、小孔脱出称坐骨疝。坐骨疝临床极为罕见,多发生在中年以后的妇女,尤以经产妇女为主;男性虽有发生,但更为少见。
病因
坐骨大孔或小孔周围肌肉因麻痹或损伤出现薄弱区时,在腹内压增高情况下,下腹部及盆腔中的脏器即可由此疝出。
症状
1.在坐骨大、小孔区出现压痛,有时伴有臀上、臀下或坐骨神经痛。
2.在臀沟部(即臀下皮皱褶处)有肿物,且随体位不同而有大小变化,肿物在骨盆高卧位时可消失,加大腹压时局部有冲击感或有肿物出现。
3.平时有轻微腹部不适,当内容物嵌顿时,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检查
1.当临床出现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2.腹部X线平片低位充气小肠肠曲及杯状影像。
3.B超可发现异常的肠反射波。
诊断
1.病史中年妇女,有多次分娩史;臀沟部出现可复性肿块,大小随体位改变;坐骨大小孔区有压痛或骨神经痛。
2.在坐骨大孔或坐骨小孔区有压痛,部分病例在臀沟部可触及肿块,加大腹压时,局部肿块增大,咳嗽时,局部有冲击感,无嵌顿时可回纳。
3.辅助检查符合坐骨疝体征。
并发症
内容物嵌顿,可发生肠绞窄、坏死。
治疗
手术切除疝囊和闭合骶骨坐骨孔是惟一有效的治疗。
1.经腹入路手术
适用于绞窄性疝,该法的优点是暴露良好,无损伤臀部血管、神经的危险,可切除疝囊及修补疝孔。
2.经臀入路手术
适合于可复性疝,该法创伤较大,易损伤臀部的血管、神经,不能用于绞窄性疝。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