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定义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输出量突然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或缺乏,从而引起的晕厥。
病因
致病原因
心脏节律异常使心脏泵血不能满足运动或劳力需要,脑血流灌注量急剧降低导致意识丧失,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律失常包括: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等。
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脏排血受阻,不能满足运动或劳力需要,脑血流灌注量急剧降低导致意识丧失,常见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包括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等。
诱发因素
晕厥的常见诱发因素如下:
剧烈运动。
劳累。
体位改变。
饥饿。
情绪介导,如恐惧、疼痛、晕血等。
特定情境,如咳嗽、排尿、餐后等。
酒精。
药物:降压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
发病机制
心脏节律或解剖结构异常使心脏泵血不能满足运动或劳力需要,脑血流灌注量急剧降低导致意识丧失。
症状
主要症状
发作前可有头晕、黑矇、心悸、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前驱期症状。
发作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一般持续几秒或几分钟后意识清醒,多伴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心悸,偶伴抽搐。
多有摔伤甚至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可猝死。
并发症
心脏性猝死
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脉搏、呼吸消失。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出现晕厥症状,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至急诊科就诊,若出现呼吸、脉搏消失,需立即原地进行心肺复苏。
心血管内科
发生过头晕、黑矇(眼前发黑)、心悸晕厥且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尽早至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最好由家人陪同,避免发病出现意外。
突发晕厥,立即急诊就医。若出现呼吸、脉搏消失,需立即原地进行心肺复苏。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突然晕倒的现象?
晕厥的频率、持续时间是什么样的?
晕厥前是否有体位改变、活动、情绪、餐后、疼痛、颈部活动、药物等诱因?
是否有头晕、黑矇、心悸、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前驱期症状?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有缺血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史?
既往是否有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
是否有缺血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性心脏病、心源性晕厥、心脏性猝死等疾病家族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等
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电生理检查、脑电图、颈动脉超声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托伐普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
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布那唑嗪、特拉唑嗪
三环类: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唑肼、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阿洛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
苯二氮䓬类:地西泮、氯氮卓、氟西泮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缺血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史。
临床症状
症状
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多伴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心悸,偶伴抽搐。
体征
血压测量,测量平卧和站立两种姿势下的血压,心源性晕厥患者由卧位改为坐位时血压下降<20/10mmHg,以排除直立性低血压导致晕厥[1]。
心脏检查,心脏听诊时闻及心率、心律异常提示心律失常。在各瓣膜区闻及心脏杂音、触及震颤,提示瓣膜或其他心脏结构存在器质性病变。心脏听诊闻及病理性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提示心功能受损。
颈动脉检查,心源性晕厥患者颈动脉听诊时少有闻及杂音,按摩颈动脉窦时无晕厥发作,及以排除因颈动脉狭窄或颈动脉窦过于敏感导致的晕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该检查用于排除重症贫血引起的晕厥,结果显示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提示存在贫血。
采血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因素都会引起白细胞数量增高,影响结果判断。
电解质
低钾、高钾等电解质紊乱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对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血糖
该检查用于排除低血糖综合征,晕厥发作时血糖<3.0mmol/L提示血糖过低引起的晕厥[1]。
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间歇期心电图结果大多数正常,如果出现异常,提示晕厥与心律失常相关。
不要在空腹、剧烈运动后即刻、精神紧张、说话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免出现低血糖或心跳加速,影响心电图结果。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可正确评价心电图表现与症状的相关性。若晕厥发作时记录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往往可以确定。
检查当天穿宽松衣服,胸前去除金属物件,以免影响电极片的贴放。检查当天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使电极片移位。
超声心动图
可观察潜在的心脏病变,如心脏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附壁血栓等,为判断晕厥病因、严重程度及危险分层提供重要信息。
电生理检查
可以精确评价心脏电功能,诱发相关心律失常观察患者有无晕厥发作。
检查意义
通过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传导时间,发现窦房结功能紊乱。
通过希氏束图,发现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
通过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持久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来辅助诊断。
若诱发心律失常时出现晕厥发作,则可确诊为心源性晕厥。
脑电图
可鉴别晕厥与癫痫,晕厥患者的脑电图多数正常或仅有慢波,而癫痫患者脑电图可见到棘波、尖波、棘-慢或尖-慢波等。
颈动脉超声
可检查颈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会导致脑部血管供血不足,从而发生一过性的晕厥。
鉴别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点:皆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
不同点: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有明显诱因,如体位改变、情绪激动、疼痛、晕血等,意识恢复后常伴疲劳感。而心源性晕厥这些诱因不明显。
低血糖
相似点:皆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发作前可有心悸、大汗。
不同点:低血糖发作时或即将发作时震颤、饥饿感明显、血糖<3.0mmol/L,补充葡萄糖后可显著缓解症状。而补充葡萄糖对心源性晕厥的无效。
癫痫
相似点:皆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跌倒,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的强直或阵挛。
不同点:晕厥患者的脑电图多数正常或仅有慢波,而癫痫患者脑电图可见到棘波、尖波、棘-慢或尖-慢波等。
颈动脉窦综合征
相似点:皆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
不同点:颈动脉窦综合征是由于颈动脉窦受压导致晕厥,如转头动作、局部肿瘤、剃须、衣领过紧等情况。而心源性晕厥没有以上诱因。
治疗
治疗目的:纠正晕厥,治疗原发疾病和减少心脏性猝死风险。
治疗原则:及时纠正晕厥,避免猝死发生,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急救治疗
晕厥发生时立即让患者平卧位,采取头低脚高的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进行心电监护。
呼吸、脉搏消失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及电除颤。
原发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美托洛尔、决奈达隆。
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多种离子通道,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该类药物也有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尤其是在酸中毒、高血钾、心肌缺血、心动过速等情况下,因此需要严格遵医嘱及监测下使用。
抗缓慢心律失常药
常用药物包括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可以拮抗迷走神经兴奋过度所致的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
该类药物仅为急救用药,剂量需谨慎调节,剂量过低可引起进一步的心动过缓,剂量过高则引起心率加快,有引起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介入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典型房扑相关性晕厥可进行导管消融。
术后需口服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及瓣膜损伤,复发者可再次消融。
电复律与电除颤
对于任何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药物治疗无效者,均应考虑电复律与电除颤。
病情危急且不稳定、疑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洋地黄中毒者不适于电复律。
心脏起搏器治疗
对窦房结功能异常、房室传导系统疾病引起的晕厥,建议进行心脏起搏器治疗。
植入起搏器一侧上肢避免举重物或剧烈运动;不要将手机靠近起搏器;尽量远离电焊机、高压电线、变电所设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对心功能受损合并晕厥、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晕厥、不可逆原因所致室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引起的晕厥,建议植入ICD治疗。
植入ICD一侧上肢避免举重物或剧烈运动;不要将手机靠近ICD;尽量远离电焊机、高压电线、变电所设备。
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CRT-D)
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优化药物治疗后仍然射血分数≤35%的心力衰竭引起的晕厥,建议植入CRT-D装置。
术后应继续包括药物在内其他心力衰竭治疗措施,余注意事项同ICD植入。
手术治疗
继发于严重主动脉狭瓣窄、二尖瓣狭窄、左房粘液瘤等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晕厥患者,需针对病因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或晕厥反复发作者,严重者可发生心脏性猝死。
积极治疗后患者可减少晕厥再发,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危害性
发生晕厥时由于意识丧失,可能由于摔倒发生骨折等严重损伤。
如果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持续存在,意识不能恢复,则发展为心脏性猝死。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规律饮食,注意营养搭配。
提倡高蛋白、低动物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戒烟、戒酒。
控制体重。
避免剧烈运动。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大喜大悲。
平时生活尽量需要有家属陪同。
病情监测
心律失常的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日常监测血压、心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诊。
出现晕厥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防
养成合理膳食、低盐低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定期体检,发现疾病积极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以及过分劳累。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2):96-106.
[4]
BrignoleM, MoyaA, de LangeFJ, et al. 2018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yncope[J]. Eur Heart J, 2018,39(21):1883-1948.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