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老花眼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随年龄增长,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出现以视近物不清为特征的生理现象
表现为视近物模糊、眼酸,个别甚至会出现眼胀痛、畏光、流泪、头痛等症状
因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
可通过配镜矫正、手术治疗等
定义
老视俗称为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调节幅度)逐渐下降,出现的视近物困难的现象。
无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远视者出现较早,近视者老视症状出现较晚或不出现。
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老视目前影响全球约21亿人。
一般从40~50岁开始出现老视症状。平均年龄是42岁。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的人群。
眼睛长期注视电脑又不注意放松者。
长时间戴隐形眼镜者。
屈光不正者,如远视或散光。
不良用眼习惯者,如躺着看书等。
长时间使用抗焦虑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等。
病因
致病原因
以下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年龄
40~45岁开始出现眼的调节能力下降。
屈光不正
远视眼比正视眼出现老视的时间早。
阅读习惯
用眼方式调节需求直接与工作距离和精细程度有关,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比从事远距离工作者更容易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身体素质
身材较高的人比身材较矮的人有更长的手臂,即有更远的工作距离,相对需要较少的调节,因此后者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地理因素
环境温度高会加速晶状体的老化,因此,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药物因素
服用胰岛素、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由于药物对睫状肌的影响,会较早出现老视。
发病机制
老视属于生理性退变。青壮年时期晶状体具有高弹性、透明性,随睫状肌对晶状体牵拉及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弹性良好,可进行远、近视力调节。但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降低,睫状肌调节功能下降,导致看近处时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症状
主要症状
视近困难
在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看不清楚小字。老视者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将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
足够的光线既增加了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又使老视者瞳孔缩小,景深加大,视力提高。
视近不能持久
调节力减退,老视者要在接近双眼调节极限的状态下近距离工作,所以不能持久。
其他症状
视疲劳
由于眼部肌肉的持续紧张,可出现眼酸胀、流泪、眼干涩、眼皮沉重、头痛等视疲劳症状。
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如果有视近物模糊、眼酸、眼胀痛、畏光等症状,可以去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看书时喜欢在强光下,甚至要把光源放在书报和眼镜之间,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看书时不自觉的把书挪远,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如果确诊为老视,出现眼部不适,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带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者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
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吃过什么药?有没有药物过敏?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除了眼睛检查之外,还需要其他检查吗?
多久需要一次眼科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法?
每种疗法有哪些副作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推荐哪种治疗方法?
诊断
疾病诊断
根据眼科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年龄及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病史
年龄大于40岁,有屈光不正病史。
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感觉看近物不清楚,必须将物体向远处移动才能看清。随时间推移,即使将物体放在稍远处也看不清,须戴凸透镜才能看清。
屈光检查
能够明确老视的程度,是验光配镜的基础。
近附加的测量
在屈光完全矫正状况下择定标准工作距离,两眼同时视的状态下进行。检测时选择合适的视标(阅读物)以及合适的照明系统,在最后确定处方时,还要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鉴别诊断
近视
相同点:视物不清。
不同点:近视是由于长期的过度用眼,睫状肌产生痉挛,晶状体变凸,或者因遗传因素,眼轴病理性的增长,光线经屈光系统的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模糊的物象,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通过症状及眼科检查鉴别。
远视
相同点:视物不清。
不同点:远视是指的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位置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其发病年龄较早,可与老视相鉴别。
白内障
相同点:视物不清。
不同点:白内障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可通过眼科检查鉴别。
眼干燥症
相同点:出现视疲劳。
不同点:眼干燥症裂隙灯检查可发现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睑板腺腺口阻塞、泪膜破裂时间短等,可与老视鉴别。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同点:出现视疲劳。
不同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常有视物朦胧、变暗甚至变形,眼底检查可发现黄斑区轻度隆起、中心凹反光消失等。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显示神经上皮层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出现典型的渗漏点,可与老视鉴别。
治疗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需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光学手段来进行矫正。
目前没有用于治疗老视的特效药和偏方。
一般治疗
目前最方便、最稳定的矫正方式为框架眼镜,即凸透镜,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类型。
单光镜:单光镜是所有矫正方法中最简单、最普及的一种方法,只适用于近用。
双光镜:双光镜可以同时提供远、近视力,但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远视欠矫或者近视过矫的情况,在配镜之后就会发生中间的视力模糊,从而导致使用者很难得到所期望的视觉质量。
渐变多焦镜:是通过同一个镜片上不同的区域看到近、中、远距离的物体,它很好地解决了双光镜造成的中间视力模糊问题,是目前为止较理想的矫正老视的方法。在保证了清晰近视力的同时,还保证了良好的中远距视力。
手术治疗
老视手术可分为角膜、晶状体和巩膜老视手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老视的手术方法尚未能带来持久的真正生理意义上的调节改善。目前框架眼镜依然是矫正老视的最重要方法。
角膜老视手术
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内植入物
原理:先用飞秒激光制作植入隧道,然后将植入物通过隧道放入角膜基质内。
优点:具有可逆、不去除角膜组织。
飞秒激光角膜成形术
原理:在眼压的作用下使中央角膜向前膨出,增加角膜的屈光力,改善患者近视力。
优点:恢复时间短、创伤小、不损伤上皮、眼部疼痛和炎症反应轻等。
飞秒辅助下准分子激光矫正老视(FS-LASIK手术)
手术方法:微单眼视、多焦点切削等。
原理:通过FS-LASIK手术改变角膜的曲率,矫正其中一眼(主视眼)的远视力,用于视远,而矫正另一眼(非主视眼)的近视力,用于视近,达到单眼视的效果。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
原理:用射频电流作用于周边角膜,使角膜胶原组织产生皱缩。达到改变中央角膜曲率(变凸),从而矫正老视。
优点:具有不损伤角膜中央光学区、不切削角膜、创伤小、费用低的特点。
缺点:手术后回退率高,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晶状体老视手术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RLE)
术后不适症状:夜晚眩光;感觉有雾视;视物波动感觉;中距离视物模糊;视物疲劳不能持久;视野改变。
优点:视力恢复快,预测性和稳定性好,可获得全程视力。
缺点:手术费用较高,是眼内手术,可能有眼内手术的并发症。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包扎24小时,术后1~2周不要用力揉眼睛,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飞秒激光晶状体软化术
原理:在晶状体内部进行飞秒激光的光爆破,使晶状体核软化,恢复弹性,恢复调节力。
优点:非侵入式的治疗方法,不会引起眼内并发症。
缺点:效果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巩膜老视手术
手术方法:包括睫状体前巩膜切开术、巩膜扩张术和激光巩膜矩阵微切除术。
原理:改变眼球前巩膜局部结构,提高睫状体调节力。
优点:保持了角膜和眼内结构的完整性。
缺点:手术创伤大,临床效果和可预测性有待提高,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老视的病因病机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血虚肝郁,或脾虚气弱,目失所养,经络涩滞,调节失司所致。中医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使用。
辨证论治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肝肾两亏证、血虚肝郁证、脾虚气弱证,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药方,如一贯煎合四物补肝散加减、逍遥散加减、助阳活血汤加减等。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可缓解症状。
重要提示
老视和近视眼可以同时治疗,可以通过戴两副眼镜来矫正这一问题,平时阅读时可以戴老花镜,外出时则可以戴近视镜。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通过手术的方法同时进行矫正。在手术中将晶状体摘除替换为多焦点人工晶体,目前最为常用的是三焦点人工晶体。
预后
治愈情况
可通过配镜矫正,但无法治愈。
是一种不可逆的生理性退化,是不能恢复或自愈的。
症状会随着年龄增大,调节幅度的下降而加重,一般到55~60岁趋于稳定。
危害性
老视的主要危害是看近处时比较困难,影响生活质量。
不及时矫正,可能会出现眼酸胀、流泪、眼皮沉重、头痛等症状。
日常
日常生活
饮食
避免食用辣椒、生姜、大蒜、胡椒、芥末、咖喱、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当多吃黑芝麻、猪肝、黑豆、菊花、枸杞子等补肝益肾,益精明目的食物。
适当多吃红枣、核桃仁、沙棘、刺梨、柿子、橘子、柠檬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补充营养和水,可选择奶类、瘦肉等,注意钙质的补充,多食新鲜蔬菜。
生活习惯
适量运动,增加室外活动。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看书,久视近物后可眺望远目标。
避免揉眼睛。
看书时应戴老花镜,在灯光充足的地方阅读。
复诊
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并更换眼镜。
如果有近视等眼部疾病或经常戴隐形眼镜者,可能需要进行更频繁的检查。
如出现视力模糊,畏光等情况应到医院进行复查。
预防
老视属于正常生理性改变,任何人都会出现,是衰老的表现,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延缓老视的发生。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这些食物通常含有高水平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视力健康。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劳累。平时适当的增加户外时间。
久视近物后可眺望远目标以缓解视疲劳。
高龄老年患者不要过度用眼,近距离阅读不宜过久,注意劳逸结合。照护者要注意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合适的阅读照明环境。
科学配镜。选择正规的配镜机构,进行正确的老视眼镜验配。戴不符合实际所需的度数的眼镜,会引起视疲劳、眼痛等不适症状,有损眼部健康。
保护眼睛免受阳光照射,外出时可戴上能阻挡紫外线辐射的眼镜或太阳镜。
根据美国眼科学院建议,每位成年人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40岁以下,每5~10年检查一次。
40~54岁,每2~4年检查一次。
55~64岁,每1~3年检查一次。
从65岁开始,每1~2年检查一次。
参考文献
[1]
吴庆晖,钟华. 老视的药物治疗[J]. 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182-186.
[2]
廉井财,李海燕,谭勇. 老视手术治疗最新进展[J]. 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2018.
[3]
彭清华. 中医眼科学[M]. 4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
刘家琦,李凤鸣. 实用眼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
段俊国,毕宏生.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 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