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因上颌窦黏膜腺管口堵塞所致的一种常见上颌窦病变
可出现鼻塞、黏液性鼻涕、面部压痛及头痛等症状
与阻塞性病变、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炎症或变态反应等有关
没有症状者不需要治疗,有症状者可手术治疗
定义
上颌窦囊肿是由于黏膜腺管口阻塞,腺管内黏液积聚导致的膨胀性病变,多见于鼻窦腔的内壁和底部,体积较小不易发现。
按囊肿的类型可分为黏液囊肿、潴留囊肿、假性囊肿、浆液囊肿。
部分患者可有感觉异常、鼻塞、鼻腔时有黄色液体流出、头晕及头痛等症状。
分类
按囊肿的性质分类
黏液囊肿
为分泌性囊肿,上颌窦黏液囊肿呈球形,通常因黏液排出受阻使液体累积而成。随着囊肿增大,影像学上可以看见囊肿周围骨质的收缩吸收。
潴留囊肿
为分泌性囊肿,是因上颌窦黏膜中的浆液腺体导管受阻,导致管腔上皮囊性扩张。通常囊肿体积较小,影像检查中难以发现。
假性囊肿
为非分泌性囊肿,发生率高于黏液囊肿和潴留囊肿。通常是由于炎性渗出物累积于骨壁和骨膜间所致,多呈微小的半球形或椭圆形。X线检查常表现为一圆顶状凸起,边界清晰不透明,且多位于上颌窦底部。
浆液囊肿
浆液囊肿与炎症或者变态反应有关,因炎症或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渗出浆液,浆液潴留在黏膜下层的结缔组织内形成囊肿。
发病情况
上颌窦囊肿好发于有不良生活习惯、有牙齿病变等人群。
病因
上颌窦囊肿通常由上颌窦黏膜腺管口堵塞引起,造成上颌窦黏膜腺管口堵塞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阻塞性病变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肿瘤、肥厚性鼻炎等阻塞性病变,可导致窦口长时间受阻,引流不畅,分泌物无法流出,从而导致窦内黏液潴留,最终形成囊肿。
局部解剖异常
钩突肥大、筛窦过度发育等异常结构,均可导致窦内分泌物潴留,逐渐形成囊肿。
炎性反应或变态反应
炎症感染或变态反应使窦壁黏膜毛细血管渗透压改变,血浆积聚于黏膜层的结缔组织内,逐渐膨胀形成囊肿;黏液腺发生轻度炎症或变态反应,可阻塞腺管口,积存的黏液使腺管扩大,形成囊肿。
上颌窦手术并发症
上颌窦手术后,牙周膜的上皮或根尖肉芽肿的上皮侵入上颌窦,导致引流不畅;术中残余的腺细胞随血块隐藏于间隙内;黏膜可残留于自然孔内;术后,瘢痕组织中可埋藏部分黏膜和黏液腺体,均可导致分泌的黏液逐渐蓄积而形成囊肿。
牙齿病变
上列牙发生病变,可导致肉芽肿突入上颌窦内,引发上颌窦囊肿。
症状
主要症状
囊肿较小时,可无任何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出选一下症状:
鼻塞
囊肿逐渐增大,甚至充满整个囊腔,鼻腔外侧壁内移,出现鼻塞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症状。
黏液性鼻涕
囊肿自行破裂,囊液经鼻窦口流出,表现为黄色黏液性鼻涕。
上颌窦窦口较大的囊肿,可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
面部压痛
上颌窦囊肿可导致面颊部位隆起,表面皮肤正常,可触及乒乓球感或蛋壳感,按压时有痛感。
囊肿向外侧持续扩张,可导致颧部肿胀;囊肿向下方扩张,除面部压痛外,还可有牙齿不适感。
头痛
疼痛多发生于靠近上颌窦部位的头部。
囊肿持续生长,可突入到颅内,并压迫脑组织出现头痛症状。
头痛多表现为持续钝痛。
并发症
鼻窦炎
随着囊肿的增大与压迫,导致鼻结构异常,鼻窦引流不畅,易引起鼻窦炎。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科
当出现面部压痛伴有牙齿不适感等症状,建议去口腔科就诊。
耳鼻喉科
当出现鼻塞、黏液性鼻涕等症状,建议去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注意不要频繁按压疼痛处。
避免自行用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鼻塞、流涕症状出现多久了?
有头痛、面部压痛吗?
鼻腔分泌物多吗?什么颜色?
病史清单
是否曾经做过上颌窦手术?
是否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病史?
是否患有鼻窦肿瘤?
是否有牙齿缺失或额外牙?
是否根尖周炎、牙髓炎?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
其他检查:鼻内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
镇痛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鼻息肉、鼻腔肿瘤、肥厚性鼻炎等阻塞性病变。
鼻窦肿瘤。
上颌窦手术史。
牙齿病变,如牙缺失、根尖周炎、牙髓炎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头痛、面部压痛、同侧上牙疼痛等,分泌物可为黏液脓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目的是了解上颌窦病变情况。
X线显示单侧或双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窦壁骨皮质连续,骨质未发生改变,可辅助诊断上颌窦囊肿。
CT检查
目的是确定患者鼻窦是否发生阻塞性病变,以及了解囊肿的大小、位置。
若检查结果提示上颌窦底壁或者内壁存在边界清晰、横向、圆顶形囊肿,未发生骨质破坏,可辅助诊断上颌窦囊肿。
其他检查
鼻内镜检查
医生可通过鼻内镜直观了解鼻腔是否发生病变。
若检查时发现较薄、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的囊壁,内含黄色透明或棕褐色液体,可辅助诊断上颌窦囊肿。
镜检时需注意避免移动,以免囊壁被穿破,使内容物外流。
鉴别诊断
上颌窦肿瘤
相似点:均会出现鼻塞、牙齿不适等。
不同点:上颌窦肿瘤,主要症状有流涕、鼻出血、嗅觉减退、牙齿不适、流泪、视力障碍、面部肿胀、疼痛等,通过病理活检或穿刺检查可鉴别。
慢性上颌窦炎
相似点:均会出现头痛、鼻塞等症状。
不同点:慢性上颌窦炎的典型症状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面部压痛呈规律性,分泌物常为脓性,面部无隆起,通过影像学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可鉴别。
上颌骨囊肿
相似点:均会出现颌骨肿胀等症状。
不同点:上颌骨囊肿的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上颌骨部位无痛性肿大,可扪及乒乓球感,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上列牙根尖囊肿
相似点:均会出现患侧牙痛等症状。
不同点:上列尖牙、双尖牙及第1、2磨牙的牙等根尖囊肿的主要表现为深龋洞、牙龈隆起、牙齿变色、牙痛等,X线检查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避免术后并发症。
治疗原则:无症状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出现症状者通常进行手术治疗,并消除诱发因素。
一般治疗
禁烟禁酒:禁烟禁酒有助于病情恢复,避免病情加重。
正确擤鼻:正确擤鼻,保持鼻腔通畅,避免鼻部损伤。
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原发疾病,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以予以抗生素药物治疗;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镇痛药对症治疗。
抗生素
药物的作用:适用于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
常用药物: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
药物不良反应:部分人群可有眩晕、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镇痛剂
药物的作用:适用于有头痛症状的患者,发挥镇痛作用。
常用药物:布洛芬等。
药物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导致草酸盐结石、恶心、呕吐等。
手术治疗
上颌窦根治术
适用于囊肿较大的患者。
本方法创伤大,易复发。
鼻内镜上颌窦前壁开窗术
适用于不伴其他鼻窦及鼻腔病变的上颌窦囊肿。
术后常发生面颊部软组织肿胀、牙痛等。
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术
适用于上颌窦内壁、底壁及后外侧壁偏下的上颌窦囊肿。
本方法可保留鼻腔和鼻窦间自然引流的结构和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径路手术
适用于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病变及上颌窦内其他病变的上颌窦囊肿。
本方法易损伤眶壁和鼻泪管,可导致术后眼部麻木、疼痛和溢泪等。
预后
治愈情况
上颌窦囊肿预后良好,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可治愈。
预后因素
影响上颌窦囊肿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口腔炎症、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以及鼻炎等。
危害性
上颌窦囊肿持续扩大,可压迫眼眶及脑部,严重时压迫视神经及眶上裂,并出现眼部感觉障碍和疼痛、头痛等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由于囊肿扩大,可影响面部美观。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雾霾天要戴口罩,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等吸入鼻腔,刺激鼻黏膜。换季时适度增减衣物,避免急性鼻炎、鼻窦炎发作。
保持鼻腔通畅
鼻腔有分泌物时应及时擤出,不应过于用力,避免分泌物进入鼻窦。
作息规律
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劳累工作或学习,减轻精神压力。
运动管理
患者可每日进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控制饮食
注意饮食不能吃辣椒、芥末、洋葱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影响疾病恢复。
戒烟戒酒
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刺激上颌窦,加重病情。
病情监测
术后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适症状,若发生面部麻木、肿胀、上颌窦牙龈瘘、牙齿疼痛等,应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需定期随访复查,若进行CT复查发现囊肿有生长趋势,应及时治疗。
术后患者遵医嘱定期复查,行鼻内镜检查或CT检查了解有无囊肿复发。
预防
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减少上颌窦炎症的发生。
积极治疗各种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
积极治疗牙齿病变。
积极治疗邻近部位的感染,以防感染扩散至鼻窦。
如果鼻结构异常,可进行矫正手术。
戒烟限酒。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2-116.
[2]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28.
[3]
田勇全.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6-211.
[4]
朱敬,顾兴华,李亚波等. 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囊肿切除手术径路的选择[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1,29(01):56-58.
[5]
潘欣宇. 内镜下经下鼻道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178.
[6]
曹武,关兵. 上颌窦囊肿外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41(02):110-113.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