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连续性肢端皮炎是一种以指端或足部脓疱为特征的银屑病,属于脓疱性银屑病
主要表现为指端或足部脓疱,可结痂、形成鳞屑,常伴甲损害
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常因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而诱发
主要通过外用药物、系统药物、生物制剂等控制症状
定义
连续性肢端皮炎是以发生于指端或足部脓疱为特征的皮肤病,是局限性脓疱性银屑病的一种。
银屑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
发病情况
连续性肢端皮炎比较罕见,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
连续性肢端皮炎是银屑病的一种,银屑病患病率在中国各地发病率有一定差异。
1984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
2008年6省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0.47%;
2017年西南4省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0.5%。
病因
致病原因
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确切病因还没有完全清楚,与其他类型的银屑病一样,可能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免疫系统参与疾病发生或加重病情。
遗传因素
患病人群中,近1/3有家族史。
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等),二级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姨、舅等)患病都可增加发病风险。
父母一方患病时,其子女发病率约为16%;父母双方患病时,其子女发病率可达50%。
已经发现特定的基因位点与银屑病有关。
只有遗传背景不足以引发银屑病,还需要其他因素参与。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以诱发、加重银屑病,或者使病情迁延不愈。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特定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过度繁殖(形成皮肤损害)或关节滑膜细胞的炎症反应。
这些细胞和因子都可能成为治疗潜在靶点。
诱发因素
如果有基础病因,在以下因素可诱使症状发作或加重。
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汞剂。
外用刺激性药物。
妊娠。
感染等。
症状
主要症状
常对称分布,手掌好发生在大、小鱼际处;跖部好发于足弓。
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的密集小脓疱,伴有角化、脱屑等。
脓疱可周期性发生。
甲缘皮肤也可有脓疱,而且甲板可能会脱落。
可能出现的共病
与银屑病同时存在且相互独立的疾病称为银屑病的共病。
高血压
银屑病更容易发生严重高血压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严重银屑病合并高血压可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应及时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
心血管疾病
银屑病者患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增高。
肥胖
银屑病与肥胖有关,患有银屑病者更容易发生肥胖。
肥胖可能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加不良反应。
代谢综合征
在银屑病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其他
抑郁症等精神情绪障碍。
皮肤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严重感染。
口腔疾病,如牙周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帕金森病。
骨质疏松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乳糜泻。
勃起功能障碍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手足指(趾)末端正常皮肤或银屑病红斑皮肤损害上出现小脓疱,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可适度清洁皮肤,不要用力搓洗,以免脓疱破溃。也不要挑破脓疱。
如果面部出现皮肤损害,避免化妆遮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是否有鳞屑?
是否有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等情况?
皮疹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是否有相关病史?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近期是否患过感冒或扁桃体炎?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
近期有没有发生过创伤?
检查清单
皮肤组织病理、皮肤B超、血常规、血生化
用药清单
糖皮质激素(外用):氢化可的松、氟轻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
角质剥脱剂(外用):水杨酸、维A酸、他扎罗汀
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免疫抑制剂(口服、注射):环孢素、甲氨蝶呤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诊断依据
连续性肢端皮炎主要依靠体格检查、皮肤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病史
成人发病者多确诊有银屑病史,儿童发病者可未确诊银屑病。
可能有刺激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等情况。
临床表现
手指及足部出现密集脓疱,可干涸、结痂、脱屑,之后可反复出现。
医生会检查皮肤损害的位置、形态、分布特点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
需要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一般进行局部麻醉后切取少量组织。
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能会出现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补体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等。
鉴别诊断
湿疹
相似点:皮肤损害都可为疱疹,湿疹发生感染时可出现小脓疱,并可反复出现。
不同点:湿疹可无银屑病史,皮肤损害常伴有剧烈瘙痒,一般不会影响甲,无脱屑。
手足癣
相似点:可有红斑或疱疹等改变,并可伴有脱屑,发生感染时可形成脓疱,容易发生在手、足部位。
不同点:手足癣一般不伴有发热,取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菌丝,进一步培养也可以明确诊断。
掌跖角化病
相似点:皮肤损害发生于手、足等部位,可出现较小的丘疹,出现甲损害。
不同点:掌跖角化病可没有银屑病史,皮损大多为角化性斑片,脓疱少见。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连续性肢端皮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生物制剂等还需要结合心理治疗,减少精神诱发因素;也可选择中医治疗;慎用物理治疗。
连续性肢端皮炎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的治疗能够控制症状,甚至可实现临床治愈,但不能防止复发。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遵循规范、安全、个体化的原则。选择公认的药物和方法;仔细评估药物安全性;并根据病情、需求、承受能力、以前的治疗情况等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保湿剂、润肤剂、维生素D₃衍生物(如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维A酸类药物(如他扎罗汀、维A酸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糖皮质激素等。
糖皮质激素,可用倍氯米松、氯倍他索等,虽然效果明显,但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也可选择焦油制剂、蒽林软膏、喜树碱软膏、水杨酸软膏等角质促成剂。
系统药物治疗
口服或注射给药,包括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等,合并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酸等。有致畸作用,孕妇、备孕期女性、哺乳期妇女禁用。
其他系统治疗药物:包括雷公藤多苷,也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抗生素:如果皮肤伴发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是青霉素,另外还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甲砜霉素等。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针对特异靶点的药物,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观察。
适合常规治疗无效,或耐受性差的连续性肢端皮炎。
包括IL-36R拮抗剂、还有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及司库奇尤单抗等也有报道对部分病例有效。
中成药
经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可用以下药物治疗银屑病,但尚需积累循证医学证据。
如复方青黛胶囊(丸)、郁金银屑片、银屑灵、克银丸、消银颗粒、消银片等。
心理治疗
应激等精神因素可能会诱发银屑病;而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皮肤病,也可能会带来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使病情加重。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结合放松训练、集体心理干预等,可以减轻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治疗
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辨证论治。
可以使用涂擦、封包、药浴、熏蒸、溻渍等方法用药。
中医还可使用火罐疗法、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火针疗法、三棱针疗法、耳针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预后
治愈情况
连续性肢端皮炎可周期性发作,较难治愈。
危害性
连续性肢端皮炎出现在指端会影响美观,而且还可能会影响手指正常功能。
容易反复发作,影响工作生活,并且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日常
日常管理
保护皮肤
保护皮肤,合理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皮肤干燥。常用的保湿剂有凡士林等,其他的乳液、霜剂、软膏等均可选用,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
适当洗澡,不要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避免用力搓洗,防止皮肤损害破溃发生感染。
选择宽松、透气性好、触感舒适的衣物,减少衣服对皮肤的刺激,防止汗液等刺激皮肤。
皮肤损害可能会伴有一定程度的瘙痒,要治愈避免搔抓。
注意保护皮肤,防止外伤、摩擦等。
生活管理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诱发银屑病,所以应戒烟戒酒。
保持居住环境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内放一盆水等提高湿度。
床单等应当及时清理脱落的皮屑,定期更换,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度活动,可选择中、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车等,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较为合适。
饮食管理
避免食用已明确过敏的食物,包括坚果类、麸质(如小麦)等。
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低盐少油、忌辛辣为主。
应少吃鱼、虾、红肉和高糖的食物,炎症严重时应忌食。
多吃蔬菜、水果的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适量的多喝白开水,成人应保证每日摄入1500~1700毫升。
不要喝浓茶、咖啡等。
其他
面对病情可能反复或复发的情况,需要理性对待,保持乐观、理性的心态,可以借助倾诉、文体活动等减轻焦虑心态。
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药物,切勿盲目就医,或听信传言等使用其他药物。
按照医生的要求复诊,了解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监测有无并发症。
预防
连续性指端皮炎是脓疱性银屑病的一种表现,因此应做好银屑病的预防和治疗。
感染可能会诱发银屑病,因此要预防感染,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密切接触,公共场所应合理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受凉等。
注意保护皮肤,合理使用保湿剂,避免搔抓、摩擦、高温等导致皮肤损伤。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突然停用糖皮质激素等诱发因素。
银屑病的治疗不可盲目相信偏方、根治等方法,以防加重病情。
戒烟戒酒。
养成良好的作息,保证睡眠时间,如果出现失眠等情况,及时就诊。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
超重人群可以通过运动、饮食控制等方法减重。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尤其咖啡、可乐、浓茶等;提高蔬菜、水果的摄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 [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0):667-710.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生物治疗专家共识(2019)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12):863-871.
[3]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 [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3):273-277.
[4]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6]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7]
Menter A, Gottlieb A, Feldman SR,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sorias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 Section 1. Overview of psoriasis and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with biologic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08, 58(5): 826-850.
[8]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10]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1]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