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变应性咳嗽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排除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与特应性致病因素有关的慢性咳嗽
症状主要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常伴有咽喉发痒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变应性疾病或易过敏的特应性体质有关
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有效
定义
变应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一种,成人咳嗽≥8周或儿童≥4周,即定义为慢性咳嗽。
变应性咳嗽是由特应性的致病因素引起,痰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慢性咳嗽。
目前尚缺乏大量系统性研究。
发病情况
目前变应性咳嗽尚无全国性流行病学数据。
2006年,广州一项研究显示,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12.3%为变应性咳嗽。
2013年,我国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显示,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13.2%为变应性咳嗽。
2016年,兰州一项研究显示,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11.56%为变应性咳嗽。
病因
致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变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变应性鼻炎等)或易过敏体质有关。
诱发因素
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容易诱发。
症状
主要症状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白天或夜间都可以出现。
咽部不适:常伴有咽喉发痒。
就医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刺激性干咳不缓解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服用镇咳药,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就医时,常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咳嗽?咳嗽多久了?
有没有咳痰?痰是什么样的?
是否有鼻塞、流涕?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症状会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着凉或过度疲劳?
是否有过敏的食物、药物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特异性IgE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
肺功能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甲泼尼龙
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变应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咳嗽: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白天和夜间都可能发生。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容易诱发咳嗽。
咽部不适:常伴有咽喉发痒。
体征
多无异常体征。肺部听诊可帮助排除支气管哮喘等。
实验室检查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检查
近年来开展的无创气道炎症检查技术。
FeNO水平增高(>32 ppb)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或激素敏感性咳嗽可能性大。
血清抗体检查
血清抗体如免疫球蛋白E(IgE)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特应性体质,有助于变应性咳嗽诊断。
60%~7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和30%的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存在特应性体质,需要注意鉴别。
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提示(> 300个/μl)有变应性疾病,显著升高(>20%)提示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等。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诊断慢性咳嗽病因和气道炎症最重要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变应性咳嗽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不高。
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排除性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如有可疑病变,怀疑其他疾病,医生会安排胸部CT或高分辨CT检查。
肺功能检查
主要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项目。
无条件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医院,亦可能会监测呼气峰值流量变异率(PEFR),主要是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
其他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不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可用于排除气道病变导致的咳嗽,如支气管肺癌、异物、结核等。
变应原皮试可帮助确定变应原类型。
诊断标准
我国2015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变应性咳嗽。
慢性咳嗽,成人咳嗽≥8周,儿童≥4周,多为刺激性干咳。
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不高。
具有下列指征之一:有变应性疾病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变应原皮试阳性;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或特异性IgE增高。
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疾病 变应性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症状 只有咳嗽 只有咳嗽 咳嗽,咳痰 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过敏征象 常见 常见 同一般人群 常见
呼吸道高反应性
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可见 可见 非常常见 可见
支气管镜活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常见 常见 非常常见 常见
支气管舒张剂反应
对糖皮质激素反应 敏感
治疗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一般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以上,初期可短期(3~5天)口服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等。
抗组胺药物
可选择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依巴斯汀等。
妊娠期、哺乳期、儿童、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并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依巴斯汀、氯雷他定通过肝代谢,西替利嗪通过肾代谢,肝肾功能受损者,使用时需要酌情减量或更换为其他种类抗组胺药。
预后
治愈情况
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咳嗽症状可得到控制。
危害性
反复咳嗽,影响工作和睡眠,降低生活质量。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一般无特殊注意,建议有明确变应原(过敏原)或易发生过敏的人群,注意避免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虾、蟹、鱼、牛奶、蛋类等。
避免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免诱发咳嗽。
避免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调味品。
戒酒,少饮用浓茶、咖啡等。
生活管理
吸烟者戒烟,不吸烟者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
可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但尽量避免剧烈活动,以免诱发咳嗽。
减少地毯、化纤衣物或饰品使用,注意室内清洁。
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诱发咳嗽。
空气污染时,做好防护,或尽量减少外出。
日常生活规律,保证良好睡眠,心情愉悦。
预防
变应性咳嗽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无针对性预防措施。
若有明确的变应原,尽量避免接触;若有变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变应性鼻炎等,积极就诊并遵医嘱治疗。
日常生活注意均衡营养、作息规律、适当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避免油烟、灰尘、冷空气等诱发咳嗽的因素,寒冷时可戴围巾或口罩做好防护。
家中尽量不养宠物,注意床上用品的清洁,室内定期通风。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胡品津,谢灿茂.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蔡柏蔷,李龙芸. 协和呼吸病学:上册[M]. 2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4]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J]. 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184-188.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54.
[7]
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等.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程序的建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6-99.
[8]
刘维英,余勤,岳红梅,等. 兰州地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62-367.
[9]
Lai K, Chen R, Lin J, et al.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J]. Chest, 2013, 143(3): 613-620.
[10]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3):207-219.
[11]
Magni C, Chellini E, Zanasi A. Cough variant asthma and atopic cough[J]. Multidiscip Respir Med, 2010, 5(2): 99-103.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