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荔枝草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概述
药物介绍
荔枝草是唇形科植物荔枝草干燥的地上部分。
荔枝草性凉,味辛、苦。归肾、肺经。
荔枝草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挥发油、多糖、萜、苯丙素、苷等。其中,黄酮是主要活性成分。
功效作用
用途
荔枝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荔枝草具有抗菌、抗氧化、促进胃肠运动等作用。
荔枝草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咽喉肿痛、肾炎水肿、痈肿疮疡、痔疮肿痛、乳腺炎、吐血、咯血、崩漏、尿血等。
荔枝草还被用于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等。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荔枝草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30克。
外用时,取适量新鲜的荔枝草捣烂后敷于患处,可治疗热毒疮痈、痔疮出血等。
新鲜的荔枝草泡酒,外涂患处,可治疗湿疹、皮炎等。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对荔枝草过敏史者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荔枝草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荔枝草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油腻、辛辣刺激、腥膻的食物以及茶类,可能会影响荔枝草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荔枝草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未发现文献报道荔枝草有毒性作用,也没有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荔枝草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荔枝草,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功效对比
荔枝草是唇形科植物荔枝草的地上部分,荔枝核是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种子,两者功效不同。
荔枝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咽喉肿痛、肾炎水肿、痈肿疮疡、痔疮肿痛、乳腺炎、吐血、咯血、崩漏、尿血等。
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痛经、产后腹痛等。
用药误区
误区:荔枝草是荔枝的枝叶
荔枝草来源于唇形科植物荔枝草,荔枝来源于无患子科植物荔枝,两者来源完全不同,荔枝草和荔枝并没有关联。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荔枝草主要产自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等地。
荔枝草具有如下特征:
荔枝草的茎为灰绿色至棕褐色的方柱形,表面覆盖有短柔毛,茎上有许多分枝,断面中空,为类白色。
叶子对生,有柄,下部大多已经脱落;叶片多皱缩,展开后为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上下两面都有短柔毛,边缘有钝齿。
穗状轮伞花序生于顶端或叶柄和茎的连接处,花冠大多已经脱落;宿萼为灰绿色至淡棕色的钟形,有短柔毛覆盖;内部藏有棕色的果实。
荔枝草质地脆,重量轻,气味芳香,品尝时味道辛、苦。
品质好的荔枝草为绿色,叶子多,穗长,香气浓郁。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