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黄蜀葵花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概述
药物介绍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干燥的花。
黄蜀葵花味甘,药性寒。归肾、膀胱经。
黄蜀葵花的主要成分有黄酮、还原糖、鞣酸、长链烷烃等。其中,黄酮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50%。
功效作用
用途
黄蜀葵花具有清利湿热、消肿解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黄蜀葵花还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
黄蜀葵花可用于治疗湿热壅遏、淋浊水肿;外用还可治疗痈疽肿毒、水火烫伤。
目前,黄蜀葵花还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黄蜀葵花可煎汁内服,也可研成粉末服用。服用时务必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10~30克;研成粉末服用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5克。
外用时,可取适量黄蜀葵花研成粉末,调制后敷于患处。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有黄蜀葵花过敏史的人,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咨询医生。
孕妇请谨慎服用,服用前务必咨询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请咨询医生。
使用禁忌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和酒类等,具体请咨询医生。
黄素葵花出现发霉等变质迹象时,请停止服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黄蜀葵花无毒,但是长期或过量服用,可引起上腹部胀满等不适。
功效对比
黄蜀葵花和蜀葵花都来源于锦葵科植物,但是两者功效并不相同。
黄蜀葵花具有清利湿热、消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壅遏、淋浊水肿,外用还可治疗痈疽肿毒、水火烫伤。
蜀葵花具有和血润燥、通利二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疟疾、血崩、带下、小儿风疹、二便不通等。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选购
如何选购
黄蜀葵花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黄蜀葵花一般多皱缩破碎,完整的花瓣为三角状阔倒卵形,表面有淡棕色放射状纵向纹路,边缘为浅波浪状;内面底部为紫褐色。气味微香,有淡淡的甜味。好的黄蜀葵花朵大、色泽鲜明。
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参考文献
[1]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