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盐酸赖氨酸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概述
药物介绍
盐酸赖氨酸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用于补充氨基酸,或治疗颅脑损伤综合征、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记忆力减退等。
制剂规格
盐酸赖氨酸有好几种制剂和规格,给药方法、途径和吸收速度、稳定性都不一样,各有特点。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常见的盐酸赖氨酸有以下几种制剂和规格。
盐酸赖氨酸片剂:0.15克,0.1克。
盐酸赖氨酸散剂:3克。
盐酸赖氨酸注射液:3克/10毫升。
盐酸赖氨酸注射剂(粉):1.5克;3克。
盐酸赖氨酸大容量注射液:100毫升含盐酸赖氨酸3克与葡萄糖5克;250毫升含盐酸赖氨酸3克与葡萄糖12.5克。
盐酸赖氨酸在服药前一定要按照医生处方,根据药品规格,计算相应药物的使用数量。服用前请咨询医生。
功效作用
用途
盐酸赖氨酸可用作静脉营养的一部分,以补充氨基酸。也用于治疗颅脑损伤综合征、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记忆力减退等。口服用于赖氨酸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食欲缺乏。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症状、体重等情况,决定适当用量。最可靠的每日输入剂量计算基于患者的氮平衡、氨基酸保有率、血中尿素氮和体重变化等客观指标的测定数据,加强动态监测。
盐酸赖氨酸注射剂应该在诊所、医院由护士操作,不要自行在家使用。
成人静脉滴注,一日1次,一天3克,以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20次为一个疗程。
成人口服,一次0.3克,一日1~2次,可溶于水、牛奶或稀粥中服用。
请务必足量、足疗程用药。随意改变用量和疗程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老人和儿童如何使用盐酸赖氨酸?
老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医嘱酌情减量用药。
儿童的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定,应谨遵医嘱慎用本药。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盐酸赖氨酸过敏的患者禁用。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对氨基酸有代谢障碍的患者禁用。
谨慎用药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慎用本药。
本药对妊娠期妇女怀孕期安全性的评估尚不明确,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安全性尚不明确,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盐酸赖氨酸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盐酸赖氨酸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盐酸赖氨酸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计划怀孕或者是处在妊娠期、哺乳期,用药前请咨询医生是否能用盐酸赖氨酸、如何用药。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常见的盐酸赖氨酸的不良反应包括:
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的胃肠反应。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如果我漏服药物怎么办?
尽快补充漏服的药物。如果到了下次服药时间,就不要加用所漏服的药物。
如果我服药过量了怎么办?
过量使用可能出现严重的新陈代谢的中毒危险,一旦出现过量,请尽快拨打120急救,或者到医院急诊科就医。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盐酸赖氨酸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荨麻疹,呼吸困难,脸部、嘴唇、舌头或者咽喉肿胀,甚至休克等。
过量使用可能出现严重的新陈代谢的中毒危险,一旦出现过量,应立即就医。
盐酸赖氨酸应该如何保存?
盐酸赖氨酸药品应密封、不超过20℃的阴凉处保存。
药物要远离儿童。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盐酸赖氨酸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中药等。这些药物与盐酸赖氨酸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盐酸赖氨酸溶液与其他液体或药物混合,会增加理化性不相容和维生素污染的风险。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盐酸赖氨酸需要根据病情使用,完全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以及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量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过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盐酸赖氨酸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症状、体重等情况,决定适当用量。最可靠的每日输入剂量计算基于患者的氮平衡、氨基酸保有率、血中尿素氮和体重变化等客观指标的测定数据,加强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5]
https://www.drugs.com.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