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劳拉西泮为短至中效的苯二氮䓬类中枢神经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临床用于治疗焦虑症及由焦虑、紧张引起的失眠症,缓解由于激动诱导的自主症状,如头痛、心悸、胃肠不适等,亦可用于手术前给药。
适应证
适用于焦虑障碍的治疗或用于缓解焦虑症状及与抑郁症状相关焦虑的短期治疗。与日常生活压力相关的焦虑或紧张,通常不需要抗焦虑药的治疗。
缓解由于激动诱导的自主症状,如头痛、心悸、胃肠不适等[1]。
药物起效时间
劳拉西泮片口服吸收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90%,血药浓度峰值出现在服药后大约2小时,故该药口服后2小时内可起效[1]。
药物维持时间
劳拉西泮的血浆消除半衰期约为12小时,主要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劳拉西泮的消除半衰期约为18小时,一次用药药效一般可以维持20小时以上[1]。
药物联用
劳拉西泮为苯二氮䓬类药物。临床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类药物无成瘾性,整体不良反应较轻,常被推荐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一线药物。为快速控制焦虑症状,早期可合并使用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5]。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本品及苯二氮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禁用。
重症肌无力者禁用。
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者(无复苏设备情况下)。
孕妇禁用[1-3]。
慎用情况
哺乳期妇女慎用。
老年人慎用。
儿童慎用。
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有严重肝脏功能不全和/或肝性脑病的患者应慎用[1-3]。
驾驶员及操作机械者,要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禁用。由于劳拉西泮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可通过胎盘屏障,有报道母亲在胎儿出生前几个星期连续摄入苯二氮䓬类药物,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有戒断症状。FDA妊娠期妇女药物安全性分级为D级。
哺乳期妇女
慎用。人乳汁中可检测到劳拉西泮,因此除非对于妇女的可预期利益超过对于婴儿的潜在危险,否则哺乳期妇女不应服用劳拉西泮。
儿童
慎用。12岁以下儿童应用劳拉西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未确立。
老年
慎用。随着年龄的增加,镇静和步态不稳的副作用发生增多。老年患者通常肝肾功能有所降低,可能对药物更敏感,因此老年患者的剂量选择应谨慎,较低剂量可能已经足够,具体用法、用量遵医嘱[1-3]。
不良相互作用
禁止联用
警告:包括劳拉西泮在内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导致深度镇静、呼吸抑制、昏迷和死亡。
谨慎联用
劳拉西泮与丙戊酸盐合用可能导致劳拉西泮的血浆药物浓度增加,清除率降低,药效增强,可能会因为药物积累而造成中毒。当与丙戊酸盐合用时,应将劳拉西泮片的给药剂量约降低至原剂量的50%[1-3]。
应用茶碱或氨茶碱可能降低包括劳拉西泮的镇静作用。
同时使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或乙醇,劳拉西泮片的耐受性下降,出现潜在的致死性呼吸抑制的风险增加,因此服药期间不能饮酒或同时使用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
与降低癫痫发作阈值的药物(如抗抑郁药)合用,如果本品突然停用,癫痫发作的风险增加。
丙磺舒可影响本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作用,引起血药浓度升高和过度睡眠。
劳拉西泮与氯氮平合用,两者合用可能产生显著的镇静、过量唾液分泌和运动失调作用,应加以注意。
本品麻醉前给药可减少芬太尼衍生物作为麻醉诱导时的剂量,并在诱导剂量时缩短达到意识丧失的时间[5]。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片剂:0.5mg/片;1.0mg/片;2.0mg/片[1-3]。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用药。
用量
成人常规的剂量范围是每天2~6mg,分次服用,最大剂量为睡觉前给予,每天剂量可在1~10mg间变动调整。年老或体弱者减少用量。
抗焦虑:对于焦虑症状,大部分患者的初始剂量为每天2~3mg,分2次或3次给药。
镇静催眠:由于焦虑或暂时性情景压力引起的失眠患者,每天剂量为2~4mg,单次口服,通常安排在入睡前给药。
老年或体弱患者,推荐的初始剂量为1~2 mg/天,分次服用,可根椐需要及患者的耐受性调整用药剂量。
应在必要时逐渐增加劳拉西泮的给药剂量而勿突然调整以免不良反应发生。
当需要增加劳拉西泮的剂量时,在增加白天剂量之前应首先增加晚上的用药剂量。
建议患者在增加剂量或突然停药前应咨询医师[1-3]。
药物漏用
如果漏服后在想起时距下次服药时间已经不足用药间隔的一半,则无需补服,下次用药时间按照正常剂量用药即可,绝不可一次服用双倍药量。
如早6点、下午2点、晚上10点各服用1次者,若下午2点时忘记服用,下午6点前想起可补服,下午6点后想起可不用补服,待到晚上10点再正常服用即可。漏服后在下次服用时切不可服用双倍的药量[1-3]。
药物过量
症状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过量症状通常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抑制上,从嗜睡到昏迷。
轻度症状包括嗜睡、思维混乱和自相矛盾的反应、构音障碍和昏睡。
更严重的症状,特别是与其他药品或酒精同时服用时,症状可能包含运动失调、张力减退、低血压、心血管系统抑制、呼吸抑制、催眠状态、1-3度昏迷和死亡[1-3]。
处理
当药物过量时患者应立即停药,因本药过量会造成昏迷,需要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服药后不久或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洗胃。服用活性炭可能减少药物的吸收。
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等紧急情况时,通常需要急救治疗,并加强血压、血氧等监测。
劳拉西泮的可透析性差,劳拉西泮的非活性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劳拉西泮可能具有较高的可透析性[1,5]。
药物停用
当出现镇静、眩晕、乏力和步态不稳等不良反应时,应该立即停药,并且前往医院治疗。
当患者焦虑症状完全恢复,并且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停药[3]。
应避免本品的突然停药, 长期治疗后应逐渐减少用药量。
连续服用本品的患者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综合征的表现(包括头痛、焦虑、紧张、抑郁、失眠、不安等)[1]。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症状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镇静、眩晕、乏力、步态不稳,并且镇静和步态不稳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其他不良反应
疲劳、瞌睡、记忆力损伤、精神错乱。
胃肠道症状:恶心、食欲改变、便秘、黄疸、胆红素升高。
高敏反应、过敏性/过敏样反应。
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各类血细胞减少。
低温症[1-3]。
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如果已经出现了过度镇静、眩晕、乏力、步态不稳等症状,要及时停药,前往医院治疗,听从医嘱更换药物。
如果出现疲劳、瞌睡、记忆力损伤、精神错乱,以停药,抗精神病等药物治疗为主。
如果出现恶心、食欲改变、便秘、黄疸、胆红素升高等,要及时停药并就医,遵医嘱进行止呕、通便、保肝等治疗。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要停止用药,及时前往医院,服用抗组胺药缓解症状,有时候可能需要采用脱敏治疗。
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各类血细胞减少,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治疗。
如果出现低温症,要适时添加衣物,减少热量流失,维持营养均衡,食用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1-3]。
注意事项
药物贮存
25℃以下避光保存。
药物应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其他
包括劳拉西泮在内的苯二氮䓬类药物不论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中枢抑制剂联合应用均有导致致命性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性。
劳拉西泮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依赖性。本品按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不可随意使用。连用本品者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综合征,因此不可突然停药,长期用药后需要停药时应遵医嘱逐渐减少用药量。
在包括劳拉西泮在内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应用过程中,患者先前已有的抑郁可能出现或加重。
服用本品者对酒精和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的耐受性会降低,因此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倾向的患者服用本品时应严密监测,以防止依赖性产生。
通常要求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处方量仅为短期应用。不推荐本品的长期持续性应用。
有些服用本品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有些患者的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推荐长期用药的患者定期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查和肝功能检查。
肾功能损害者使用本品,出现毒性的风险增加。
严重肝功能损害或脑病患者口服本品,有加重症状的风险。
呼吸功能不全(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口服本品,出现呼吸抑制的风险增加。
精神病患者口服本品,精神症状加重的风险增加。
癫痫患者口服本品,如突然停用,癫痫发作的风险增加。
体弱的患者应告知医生自身情况,遵医嘱减少用量 [1]。
劳拉西泮长期(4个月以上)应用的效果还未经系统的临床研究评估,如需长期服药,应定期复诊,以评估本品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劳拉西泮片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H20060105、H20031065、H2005231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12.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452-453.
[4]
熊方武,余传隆,白秋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下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82-1183.
[5]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广泛性焦虑障碍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12):1232-124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