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八珍丸为气血双补剂,具有补气益血的功效,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党参、当归、白芍(炒)、炒白术、茯苓、川芎、甘草[1-2]。
适应证
八珍丸的功效为补气益血,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月经过多[3-4]。
药物联用
目前八珍丸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八珍丸和十全大补丸哪个补气血好?
八珍丸和十全大补丸均具有较好的补气血作用,两者的适宜人群略有不同,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
十全大补丸是在八珍丸的基础上增加黄芪、肉桂而成,黄芪补气升阳,肉桂性热补火助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补气温阳的功效。八珍丸适宜于单纯气血两虚者,而十全大补丸更适宜气血两虚而兼有阳虚者。
因此,不能盲目说哪个补气血更好。医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患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切忌擅自用药,以免药不对症导致病情加重。
阴虚内热用八珍丸好还是归脾丸好?
阴虚内热既不可以用八珍丸,也不可以用归脾丸。
八珍丸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归脾丸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头昏头晕,气短心悸,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这两种药物对阴虚内热均无治疗效果。
因此,不建议阴虚内热者使用八珍丸或归脾丸。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八珍丸及其中任一成分过敏者,禁止服用[3-4]。
体实有热者禁服[3]。
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忌服[3-4]。因八珍丸为气血双补的药物,性质黏腻而有碍消化,上述人群服用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3-4]。
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3-4]。因八珍丸为补益剂,可能会助长外感邪气,导致感冒发热加重。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3-4]。
孕妇慎用[3-4]。
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4]。
特殊人群用药
八珍丸兼有活血行气的作用,孕妇应谨慎使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3-4]。
哺乳期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3-4]。
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服药时必须有成人监护,以免出现吞咽意外[3-4]。
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3-4]。
配伍禁忌
八珍丸为补益剂,不宜与感冒类药物同时服用[3-4]。
八珍丸中所含党参、白芍与藜芦存在配伍禁忌,因此服用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黎芦或其制剂[3-4]。
八珍丸中所含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因此本品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或其制剂同用。
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为避免发生不良相互作用,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1,4]。
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1,4]。
水蜜丸:每30丸重3g[1,4]。
薄膜衣水丸(微丸):每袋装4.6g[1,4]。
具体用法
用法
宜饭前服用或进食时服用[4]。
大蜜丸: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4]。
浓缩丸、水蜜丸、薄膜衣水丸(微丸):温开水送服。
用量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1,4]。
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1,4]。
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1,4]。
薄膜衣水丸(微丸):一次1袋,一日2次[4]。
药物漏用
八珍丸一般每日用药2次或3次,如果出现漏服,想起忘记服药的时候,距离下次服药时间已经不足标准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就不要再补服了,下次按时、按量服药即可。绝对不可以一次服用双倍药量。
例如:患者每天服药2次,早晚8点各一次,如果患者早8点忘记服药,在下午2点前想起,则可以补服,如果在2点之后想起,则无需补服,在晚上8点正常服用即可。
药物过量
八珍丸为气血双补的中成药,所含滋补药物较多,过量服用可能会滋腻碍胃,出现恶心、不欲饮食、消化不良、大便黏腻等不适。
如果不慎服用过量,应立即停药,症状较轻者,一般可自行缓解;若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药物停用
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暂停用药并去医院就诊[3]。
用药期间出现任何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症状时,应停药并去医院就诊[3-4]。
遵医嘱足疗程用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症状消失,可在医生指导下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目前尚无关于八珍丸不良反应的权威资料。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药物贮存
密封保存[1,4]。
放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4]。
其他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4]。
请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用药[3-4],或遵医嘱用药。
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2,4]。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2015年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3]
彭成,黄正明,修成娟,等.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上卷).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4]
八珍丸药品说明书(国药准字Z44020917、Z41020011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