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定义
腓总神经损伤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腓总神经结构或功能的损伤,致足部运动及小腿前外侧感觉异常的疾病。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在腘窝处沿股二头肌内缘斜向外下,经腓骨长肌两头之间绕腓骨颈,分为腓浅神经、腓深神经[1-2]。
病因
致病原因
压迫损伤
长时间的固定性体位压迫,如膝关节屈曲,腓骨长肌发生水肿而卡压神经。
腘窝、外侧半月板、腓骨上段等部位的囊肿压迫导致[3]。
局部包扎使用止血带、石膏、小夹板等压迫。
骨折复位时断折端对神经的嵌压。
牵拉损伤
踝关节内翻位扭伤或脱位,腘窝外侧软组织挫伤,腓总神经受到突然牵拉或挫伤而受损。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腓骨头颈骨折和脱位。
缺血性损伤
如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肌肉缺血性挛缩时,也可并发腓总神经损伤。
锐性切割损伤
如刀刺伤、切割伤。
腓骨近端骨折、股骨远端骨折,移位锐利的骨折碎片或断端损伤腓总神经。
注射损伤,术中损伤等因素。
高危因素
具有以下高危因素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下肢受伤或长期受到压迫者;
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
膝关节或胫腓骨病变患者。
症状
主要症状
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因损伤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腓总神经损伤
脚趾运动障碍,足踝运动障碍,足不能背屈、外翻。足趾不能伸直,呈屈曲状态,表现为足下垂、足内翻、足趾微屈。
小腿外侧和足背区感觉消失。
可出现跨阈步态:足尖离地前先将膝关节、髋关节屈曲,使腿抬高,才能拖足跨步,形如跨越门槛。
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腓骨肌萎缩。
腓深神经单独损伤
表现为足下垂稍外展,足背屈、外翻障碍,感觉障碍仅局限于足背第1、2趾间。
腓浅神经单独损伤
足无法外翻,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麻木、迟钝。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下肢外伤或手术后,如果出现足下垂、内翻以及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区域感觉丧失,需要就诊骨科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急诊科
外伤严重,并发大量出血,甚至意识不清,需立即就诊急诊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注意避免患侧磕碰受伤。
避免患侧用力,需要用轮椅或担架护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小腿、足部感觉、运动功能异常?
是否出现足下垂、内翻等症状?
是否需要抬高小腿才能行走?
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否有其他表现?
病史清单
●是否有下肢外伤?是否存在石膏、绷带长期压迫下肢?
●近期有否做过下肢手术?
●是否有膝关节或小腿的其他病变?治疗过程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磁共振(MRI)、超声检查。
●电生理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痛药: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等。
●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有下肢外伤或手术病史。
临床表现
下肢外伤或手术后,出现小腿足部运动障碍,脚趾运动障碍。
足下垂、内翻畸形。
伸趾无力或不能。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皮肤感觉迟钝、麻木。
跨阈步态(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行走)。
影像学检查
下肢X线
X线检查可以观察下肢是否存在骨折。
下肢MRI检查
可以了解腓总神经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情况,同时排除其他损伤,便于及时进行诊断治疗。
超声检查
超声可显示胫、腓总神经的连续性、内部结构变化及周围组织变化等情况, 并能准确定位损伤神经和评估累及范围。
神经电生理检查
检查目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测定神经传导速度,为神经损伤的定性和评估损伤程度提供重要信息。
检查意义:腓总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多为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鉴别诊断
腓总神经损伤与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肿瘤和腓骨肌萎缩症等有相似之处,应当详细检查进行判断。
运动神经元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一侧足下垂。
不同点:运动神经元病有跟腱反射减失或下肢其他肌肉受侵。磁共振检查和肌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
腓骨肌萎缩症
相似点:均可出现腓骨肌萎缩。
不同点:腓骨肌萎缩症为儿童或青少年发病,症状和体征比较对称,多数有家族史。无外伤、手术史,通过磁共振等检查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解除神经损伤的因素,尽量恢复神经的功能,纠正足下垂,延缓并发症发展。
治疗原则
腓总神经损伤应尽早治疗,对于断裂的腓总神经通过神经直接吻合进行修复。
闭合性腓总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行松解术、吻合术或神经移植术,神经修复后数年无恢复,可行肌腱转移。
手术治疗
神经松解术
适应证:腓总神经受周围组织压迫或瘢痕组织增生。可切开或切除神经周围及神经内瘢痕组织,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血液供应,改善神经生长环境。
注意事项:腓总神经松解术后应当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关节康复运动,促进功能恢复。
神经缝合术
适应证:腓总神经含有运动和感觉功能束的混合神经损伤,可用神经外膜缝合术。如为单一功能束神经损伤,可用神经束膜缝合术。
注意事项:神经缝合手术后需要注意休息,局部固定制动。避免剧烈活动以免缝合神经再次断裂。建议术后应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药物。以后逐渐康复,避免伤口感染。
神经移植术
适应证:神经缺损通过调整张力无法解决,应行神经移植术。
注意事项:神经移植术后,注意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并配合理疗,以及饮食调理,促进腿部功能的恢复。同时服用营养神经以及促进受损神经恢复的药物,并配合按摩、热敷、针灸、推拿等理疗方法。
肌腱移位术
适应证:若神经修复后数年无恢复,可行肌腱移位术。
注意事项:肌腱移位术后可以采取脚部热敷、按摩、针灸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适当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多做脚尖的背屈运动[2-3]。
药物治疗
营养神经的药物
常用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甲钴胺等。
药物作用:营养神经,促进腓总神经损伤恢复。
用药注意事项:如果长期服用会导致胃肠道反应,也会出现过敏或者是心跳增快、肢体浮肿等不良反应,不建议长期服用。
胆碱酯酶抑制药
常用药物:加兰他敏。
药物作用:用于神经系统的疾病或外伤所引起的感觉及运动障碍。
用药注意事项:癫痫、运动机能亢进、机械性肠梗阻、支气管哮喘、心绞痛和心动过缓者均忌用。青光眼患者不宜使用。
其他治疗
高压氧治疗
腓总神经损伤手术前后使用高压氧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再生[4]。
物理治疗
局部理疗、按摩、针灸、功能锻炼等方法,可保持关节和肌肉正常工作,防止关节僵直。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腓总神经损伤不可以自愈,如果不修复或修复后不能恢复正常,会出现小腿肌肉瘫痪,故而造成足下垂、内翻以及踝关节僵直,导致行走困难,患肢疼痛、麻木。
治疗后
腓总神经损伤通过手术修复及理疗、康复锻炼等,可恢复日常生活,预后良好。
危害性
腓总神经损伤可能造成患肢运动感觉障碍,如踝关节僵直、患肢疼痛、感觉麻木,影响行走等功能。
患者容易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健康饮食,多食用新鲜蔬果,注意加强营养,促进神经恢复。
运动管理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下肢肌肉力量锻炼。康复锻炼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避免肌肉萎缩、踝关节僵直。
心理支持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家人应多关心患者,加强沟通、理解和安慰,使其得到理解和帮助。
病情监测
腓总神经损伤后,患者应注意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定期复查。
预防
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防止受到外伤及剧烈扭转所致的损伤。
出现不适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长期压迫肢体。
出现膝关节及小腿的原发病,及时就诊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邱贵兴,戴尅戎. 骨科手术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4]
王秋根,高建章,赵杰. 高压氧治疗周围神经损伤[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2,13(1):56-59.
[5]
王明远,徐雷.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足背伸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骨科,2022,13(04):380-384.
[6]
何荣,郭瑜,刘晓轩.老年人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1):1240-1241.
[7]
郝纪锟,张航,陈定章, 等.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在胫与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33(07):635-638.
[8]
王战业,吕翔,於姝琳,等.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06):430-431.
[9]
de Bruijn I L, Geertzen J H B, Dijkstra P U.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peroneal nerve inju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2007, 30(4): 333-337.
[10]
Garozzo D, Ferraresi S, Buffatti P,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ies: indications and results: a series of 62 cases/Comments[J].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sciences, 2004, 48(3): 10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