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由于夏季高温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
对称发生于四肢和躯干部,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要表现,伴有剧烈瘙痒
主要是由于夏季持续高温、高湿,加上灰尘和汗液等刺激皮肤的情况下引起
以通风降温为主要原则,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配合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
定义
夏季皮炎是发生于夏季高温情况下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由夏季持续高温、闷热引起,与湿度关系较大。
该病主要发生于四肢及躯干部位,以小腿伸侧多见,皮损为对称分布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烈瘙痒。
发病情况
夏季皮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在6~8月份发病。天气转凉后可自然减轻或消退[1-3]。
主要见于成人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夏季的持续高温、闷热引起,加上灰尘、汗液等刺激皮肤所致。
与湿度关系较大,高温、高湿情况下容易发生[1-4]。
症状
主要症状
好发部位
对称发生于躯干、四肢,尤以小腿伸侧多见。
皮损特点
表现为大片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
伴有剧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久之皮肤粗糙增厚及色素沉着,无糜烂、渗出。
天气转凉后皮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本病可每于夏季时反复发生[2,5-8]。
并发症
继发感染
因为该病剧痒,反复搔抓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加重皮肤损伤,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破溃、化脓。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夏季躯干、四肢,尤以小腿胫前出现大片红斑,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痒,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尽量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损和继发感染。
就诊前穿宽松衣物,方便医师检查皮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红斑、丘疹、丘疱疹等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是否伴有瘙痒?瘙痒发生的部位、发作频率和程度是怎样的?
上述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天气凉爽后能否减轻或消退?
病史清单
既往夏季有没有出现类似情况?
近期是否处于高温潮湿环境?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痒药物:1%酚炉甘石洗剂、1%薄荷炉甘石洗剂等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等。
抗组胺药物:依巴斯汀、咪唑斯汀、阿伐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一般可诊断,一般不需要做实验室检查等。
病史
根据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6~8月份)高发。
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
皮疹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的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伴有剧烈瘙痒不适,且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屈侧,尤以双侧胫前多见。
天气转凉气温下降后皮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鉴别诊断
痱子
好发于头面、躯干及褶皱部位出现,表现为密集分布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
多见于儿童、卧床不起及大量出汗人群。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白痱、红痱、脓痱、深痱。
夏季瘙痒症
无原发性的皮损,仅见到因搔抓而致的抓痕及苔藓样改变[1-3]。
治疗
治疗目的:治愈疾病,缓解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为去除病因和对症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1-3,9-10]。
一般治疗
同时穿着应宽松、吸汗,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宜用温水沐浴,浴后擦干并外用保湿剂、粉剂等。
保持室内通风和散热为主,使室内温度不宜过高。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止痒剂
常用药物:1%酚炉甘石洗剂、1%薄荷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等。
药物作用:有清凉、散热、止痒的作用。
用药注意事项:炉甘石洗剂不宜用于破皮、糜烂及渗出的部位[2]。硼酸溶液可用于有渗出的部位。
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药物的作用:具有抗过敏、消炎止痒的作用。
用药的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会使皮肤脆性增加、皮肤萎缩、紫癜、激素快速耐受、皮肤感染以及毛细血管扩张。
口服抗组胺药物
瘙痒明显者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依巴斯汀、咪唑斯汀、阿伐斯汀、西替利嗪等。
依巴斯汀、咪唑斯汀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受损应减低剂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不经过肝脏代谢,肝功能异常时不必调整剂量。
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均应根据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西替利嗪。
需注意一些抑制肝药酶的药物如酮康唑、红霉素及西咪替丁,可能影响某些抗组胺药的代谢。
预后
治愈情况
预后较好,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皮损能够痊愈,而且在天气转凉后皮损可以减轻甚至自愈。
危害性
夏季皮炎容易巨痒,反复搔抓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皮肤破溃、化脓[2,10]。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夏季建议均衡健康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多饮水,不宜多喝含糖饮料。
生活管理
穿宽大舒适及通气性、吸水性好的棉质内衣裤,防止局部摩擦而加剧瘙痒。
勤洗澡,宜用温凉的水清洗患处,切忌用热水烫洗,宜使用性质温和的中性肥皂或沐浴露沐浴。用爽身粉扑搽易出汗部位但不宜过多,保持皮肤干爽。
居住环境阴凉、舒适,空气新鲜流通,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过热。
避免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酷暑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须做好防晒及防暑降温措施[2-3,10]。
心理调节
患者对夏季皮炎提高正确认识,保持情志怡畅,与家属亲友多沟通交流,及时疏导。
预防
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停留太长时间。
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凉爽干燥,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穿宽松舒适的衣物。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3]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4]
Nguyen J, Chen JK.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Dermatitis. Immunol Allergy Clin North Am. 2021 Aug;41(3):375-392.
[5]
Sikora BC, Sobell JM. Introduction. Dermatitis. Semin Cutan Med Surg. 2013 Sep;32(3):131.
[6]
Wang X, Lai Q, Zheng B, Ye L, Wen S, Yan Y, Yang B, Man MQ. Both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Pruritus are Associated with Ag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kin Diseases.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21 Mar 4;14:217-223.
[7]
Sun Allergy.[2022-10-28](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7681-sun-allergy)
[8]
Yan Y, Wang X, Wu J, Xu L.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s and prevention among sanitation workers in China. African Health Sciences. 2015 Sep;15(3):768-775.
[9]
Purnamawati S, Indrastuti N, Danarti R, Saefudin T. The Role of Moisturizers in Addressing Various Kinds of Dermatitis: A Review. Clin Med Res. 2017 Dec;15(3-4):75-87.
[10]
王蕾,蒋红. 实用皮肤病护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