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乳房囊性增生,又称乳腺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等。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应予重视。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
别名
乳腺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
临床症状
乳腺内肿块常为主要症状,乳痛不甚明显,可有乳头溢液。
危害
存在恶变的危险。
检查
乳房视诊触诊检查、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乳腺X线摄影、B超检查、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诊断
根据乳房包块、结合检查结果诊断。
治疗原则
调整激素水平;疗效不佳或肿块增多、增大,必要时手术治疗。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减轻、缓解或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勿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宜清淡富含营养饮食。
病因
病因
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乳腺内肿块常为主要症状,可发生一侧乳腺,也可发生于两侧乳腺,但以左侧乳腺较为显著。肿块可单发也可为多个,形状不一,可为单一结节,亦可为多个结节状单一结节。常呈球形、边界不甚清楚,可自由推动,有囊性感;多个结节常累及双乳或全乳,结节大小不等,囊肿活动往往受限,硬度中等有韧性,其中较大的囊肿位于乳房表面时常可触及囊性感。
其他症状
1.乳痛
多不明显,且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也不密切,偶有多种表现的疼痛,如隐痛、刺痛、胸背痛和上肢痛。有的患者在愁闷、忧伤、心情不畅,以及劳累、天气不好时,肿块变大、变硬、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或情绪好转后肿块变软、变小。临床经验提示有此变化者多为良性。若肿块增大迅速且质地坚硬提示恶变可能。
2. 乳头溢液
5%~15%的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多为自发性乳头排液。常为草黄色浆液、棕色浆液、浆液血性或血性溢液。如果溢液为浆液血性或血性,往往标志着有乳管内乳头状瘤。
诊断依据
乳腺囊性增生的肿物多呈两侧性、多肿块性,各肿块病变的进展情况不一。采取多点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常能全面反映各肿块的病变或性质。乳腺X线上显示病变部位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状结缔组织穿越其间伴有囊性时,可见不规则增强阴影中有圆形透亮阴影。典型的MRI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扩张导管的信号强度在Tl加权像上低于正常腺体组织;病变局限于某一区也可弥漫分布于整个区域或者整个乳腺。最终确诊取决于病理活检。
治疗
治疗方针
首选激素治疗;如疗效不明显,肿块增多、增大、质地坚实,检查见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有不典型增生;年龄在40岁以上,有乳癌家族史,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黄体酮,如增生腺体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可口服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激素疗法不宜长期应用,以免造成月经失调。
手术治疗
酌情选择肿块切除、乳腺区段切除术、经皮下乳腺单纯切除术等。
预后情况
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情舒畅。
饮食调理
宜清淡、营养均衡、富含维生素的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