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踝关节韧带损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当踝关节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部分断裂,称为踝关节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见于青壮年。踝关节韧带损伤的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等。
病因
踝关节韧带损伤多由踝关节扭伤所致。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楼梯时不慎跌倒也有可能造成踝关节韧带损伤。
症状
踝关节韧带损伤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等。根据疾病进程,将踝关节韧带损伤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1. 急性期
踝关节扭伤后,脚踝肿胀、疼痛,触摸或按压时疼痛更加明显。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皮下淤血,并且活动受限,不能支撑身体和负重行走。
2. 慢性期
随着疾病进展,脚踝部位肿胀和淤血逐渐被吸收,部分患者还会遗留疼痛感,并且感觉踝关节不稳,容易反复扭伤或跌倒。
检查
1. 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触诊等确定疼痛范围、肿胀程度和创伤处的畸形等,大致判断疾病状况。通过前抽屉试验(牵拉足部,观察脚踝部骨移位状况),可以判断有无韧带损伤。可见伤侧踝关节肿胀,局部压痛,可有淤斑。被动施加内翻应力时疼痛加重而外翻无痛,常为外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则相反。
2. 影像学检查
(1)X线:可以明确是否合并骨折,或有无骨的移位,并判断韧带损伤程度。
(2)磁共振:可以了解韧带具体损伤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复杂的血管及神经损伤。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诊断踝关节韧带损伤。
1.有明确的踝部扭伤史。
2.出现踝关节疼痛、肿胀、皮下淤血,行走困难。
3.内踝下有压痛,常有淤青瘀斑,外翻踝关节时疼痛加剧。
4.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时X线可无阳性发现,如果伴有外踝骨折或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可见踝穴增宽。
鉴别诊断
踝关节韧带损伤常与下述疾病相鉴别。
1.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韧带损伤常与踝关节骨折合并发生。二者都有踝部扭伤史。踝关节骨折会出现局部肿胀严重,疼痛剧烈,内踝、外踝、内踝尖、外踝尖等部位可能出现压痛,有时还可触及异常活动或骨擦音。X线检查可以确诊。
2.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
二者都有踝部扭伤史。第5跖骨基底骨折疼痛及压痛部位在第5跖骨基底部。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韧带损伤急性期或症状较轻、韧带未完全断裂的患者。
(1)包扎、固定、休息:踝关节韧带损伤后,可以使用纱布和绷带等包扎,严重者可以使用石膏等固定。之后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减少踝关节活动,使创伤快速恢复。
(2)冷敷:冷敷踝关节可以消除肿胀,缓解疼痛。
2.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修补或重建断裂的韧带,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手术分为两种:一种是解剖修复,直接修复断裂的韧带,并使用伸肌支持带加强;另一种是非解剖重建,通过自体肌腱或肌腱移植来重建踝关节的稳定性。
危害
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疼痛难忍,可导致跛行或不能负重行走,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如果踝关节韧带损伤后,没能及时治疗,部分可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出现踝关节长期疼痛肿胀,行走不稳以及反复扭伤,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预后
1. 加强身体锻炼,注意配合平衡能力锻炼,及小腿肌肉力量锻炼。运动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和准备活动,避免运动损伤。2. 不要在硬场地进行跳、跑等增加踝关节压力的运动。3. 选择柔软、舒适、合脚的鞋。参考文献[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下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田伟.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